附二:《解读于丹》(第3/6页)

主持人:我看刚才女孩子还说了,有感情上的问题也会跟你讲,真的啊?

于丹:那我觉得是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跟我来谈感情问题的,因为我身边的这些学生,她从十七八岁上大学,然后到二十六七岁博士毕业,就这一段时候是她们肯定要经历感情的时候,所以每个人肯定有她自己不同的心事来找你。这种时候呢,我有些学生就属于那种特别不讲理,推门就进,就是你手里不管在忙着什么,推门进来坐在沙发上就哭,你也不能跟她商量说换个时间,你刚说她就会说,我妈妈离得又远,那你不让我找你我找谁啊?然后你就让她说吧。其实我后来明白了,就是在更多的时候,你并不能给她出什么主意,你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她从痛苦里边走得更远,她所需要的人就是安安静静地能懂得她,就是你就让她抱着哭一场,然后哭得你一身稀里哗啦的,她就很高兴地走了。

主持人:刚才听一个细节的时候,下面大家也在笑,说那女孩子说,于老师都会以她丰富的感情经验来开导我们。我们能理解,你觉得做老师真的可以把所谓的名字放下来,然后以一个人的方式再跟另一个人交流吗?

于丹:其实什么是老师呢?我有一个学生,她给我的一个小礼物,让我就明白什么是老师。一个小女孩儿,她在军训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面给我做了一个礼物,因为她想赶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她是自己一针一针地绣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绣,然后放在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里面给了我。我当时看的时候没有看明白,看到是一个很优雅的一个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然后底下有一个鼻涕兮兮的小脏孩,然后举着胳膊,她抓着那个小孩的胳膊。我还问这个女孩,我说哎呀,她干什么呢,是给他打预防针吗?然后那个孩子就笑了,她说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后来我从那个玻璃罩子的后面抠出来一封信,叠得小小的。那信里面她跟我讲,她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一直想要寻找到为他缝补翅膀的人。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还记起天空。她说我遇到你,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其实这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对老师这个角色最好的一种解释。

主持人:我刚才在化妆室的时候,有一个大妈走进来,那位,然后走进来之后,于丹老师正在那儿化妆,她就递过来这么一个小橘子,我给带过来了,给于丹手里头,然后转身就走。我就把这位大妈给叫住了,我说您干吗给她这么个橘子?大妈特朴实,大妈手里还攥着另外一个橘子皮呢,说我就俩啊,我吃了一个我给她一个,然后转身就走了。我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特别质朴的东西,但它就是能打动你的心,让我觉得它是什么。接下来我要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你们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于丹提出,请。

观众一:于老师你好,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请问您对这句话有什么样的理解?谢谢。

于丹: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经典里面是有过多重解释的:有人解释就是说他歧视女子,认为女子由于眼界不开,没有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可能她们就是心智蒙昧,跟小人一样,有此一说。还有一说呢,说“女”和“子”都是指那种襁褓中的婴儿,就是指小孩儿难带。那么关于这个解读,经典的解读,学术上的解读,我们在这儿姑且不论,有很多解释。我自己的看法,我比较同意这么一说,就是这里的“小人”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说,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的,有时候可能让男人琢磨不定。这句话说全了,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也就是说对女人和对孩子,你要是对她太好了,太宠爱了,她就对你不恭敬,“不逊”就是不恭敬;但是你要是不理她了,疏远了,又落埋怨,她就开始撒娇了,开始觉得你对她不好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话呢,说得挺对的,也挺感性的,因为我觉得这个就是写出了一种女人的性情。其实一个女人如果说到什么年纪上还都有一股孩子气,这个女人就一定是幸福的。所以如果说这就叫“难养”的话,那我们顶多就说,孔夫子不太解风情了,觉得这个事有点费劲啊。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说出来的“近则不逊,远则怨”,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是一种性别歧视。

主持人:也可能会有人在电视机前已经不答应了,说女子与小人,“小人”这个词在《论语》当中一直与“君子”对立,大家都认为它的公意就是品行不端,或者说比较卑劣的人,你现在把它解释成小孩子,这是不是有点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