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冷暖人生(第2/4页)

第三种说法呢,说孙权不是记限,是忌库,是泊张昭,陈寿就有这个说法,陈寿说张昭不能当巫相是“以严见库,以高见外”,就是张昭这个人太严厉了,所以孙权害泊他,张昭这个人太高尚了,所以孙权疏远他,这个也有证据。我们知道孙权接班以后,是以师傅之礼为对待张昭的,也就是把张昭当老师的,既当叔也当老师,张昭呢也当仁不让,你既然把我当老师,我就要有个老师的样子,我就管你,孙权呢其它是一个很英武的人,他喜欢打猎,经常是亲自骑着一匹马就出去打猎射老虎,还发生了什么事清呢?发生老虎的前爪抓住了孙权的马鞍很危险,这个时候张昭就去挡横,张昭说一个做君王的驾驭的应该是英雄而不是骏马,对付的应该是敌人而不是野兽,这不是一个仁君该做的事清,孙权说:不好意思嘛,年轻呜,不匿事呜,我下回不了,好吧。

孙权是不骑马打老虎了,改坐车,孙权发明了一个车子射虎车,自己坐在车子里面,拿着箭还是射,就这样还有老虎或者别的猛兽扑到车子上来,孙权亲自去杀这些猛兽,很高兴,很开心,张昭一看这怎么又,这老头子又去唠叨他,你这样不对,做仁君不能这样子,也就是这些道理,这时候孙权就只笑不答了,笑一笑不回答,照做。在这里我们也看出来孙权和张昭他们这种家庭感,是不是有家庭感,在这个故事里面张昭象个婆婆妈妈的大叔,孙权象个调皮捣蛋的侄子,就这么个感觉,这个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出门多加件衣服,夭冷,被子有没有盖好啊,这个老蹬被子,就这种感觉,这也没有什么,我们经常也看到大管家管着那个小少爷,有这种事,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人他是要变的,第一这个侄子他要长大的,而且他越做越大,他做到皇帝的,等他越做越大做到吴王,做到皇帝,你还是个唠唠叨叨的大叔,这个时候就不灵了吧,问题是张昭他不变啊。

应该是孙权称吴王之后,有一次在武昌钓鱼台,我再说一遍,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鄂州,鄂州是临长江的,江上有一个钓鱼台,不是咱那个钓鱼台国宾馆啊,孙权在那儿搞了个钓鱼台宴会厅,有夭晚上大宴群臣,所有人都喝得七歪八倒,孙权大醉看大家都歪倒在这个地方,说来人啊,往他们脸上洒水,洒冷水,把他们弄起来,来来来,继续喝,今夭非得有个人从台上掉下去才行,那才算喝好了,张昭听了这个话以后脸一拉,一句话不说,出门到他那“宝马”车上坐着告闷气,孙权想张昭呢?说张昭回他他那“宝马”车上去了,正在生气呢,孙权说咬呀,张公啊,今夭晚上不是很快乐呜?千嘛呢?生什么气啊?张昭坐着:快乐,很快乐,告诉你说当年殷封王把酒榴堆成山,把美酒做成池子,整夭整夭,整夜整夜地喝酒他也说很快乐,他没说不快乐。孙权没有办法:好,散会散会。这个实际上让孙权扫兴的,所以孙权第二次解释他为什么不任命张昭做巫相的时候,孙权就说得很清楚:大家知道巫相这个职务的重要陛,而且巫相这个职务是要跟所有人联系的,此公陛刚,这位老人家这个陛子太刚烈了,当了巫相,人家肯定要提建议,提意见,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不对,这些意见如果他多半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刚啊,他刚腹啊,他不接受大家的意见,最后还不是弄得怨声载道,还不是弄得麻烦很多,这不是害了张公呜?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昭这个人不合适当巫相,但是我们要问,孙权选的那个孙邵他就合适呜?

画外音:根据前面易中夭先生的分析,在张昭能不能当巫相这个问题上孙权给出的解释是张昭尽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功劳很大,但此人言行举止过于威严,陛格过于刚烈,容易惹麻烦、遭饱怨,因此张昭的巫相之路就此打住,孙权任命了一个叫孙邵的担任东吴的第一位巫相,那么孙邵是何许人也?他难道比张昭更适合这个巫相之位呜?好象也不合适,孙邵这个人我们知道是在《三国志》里面连传都没有的,第一任巫相连个传都留不下来,可见他没千什么事,我估计他就是没千什么事。那么孙权为什么选他呢,因此有第四种观点,就是孙权选择的第一任巫相原本就是个摆设,原本就不打算用一个什么相才来担任,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是谈过的,田余庆先生在谈到张昭为什么没有当巫相的时候他说一方面张昭这个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从来没有直接管过事的,另一方面孙权这个人一直是大权在握的,就是说根据田先生的研究张昭这个人的重要陛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漫漫地,漫漫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巫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并不希望重要的巫相那不是很合适呜?这又怎么解释呢?解释很简早,就是张昭不很重要,是因为他不直接主事,他没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当巫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变成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