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夷陵之战》(第2/4页)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性的火拼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于是在杀死关羽之后,孙权就开始从政治上、军事上积极备战,那么孙权是如何做到最大化地避免风险的呢?

关羽被杀之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曹操来承担这个责任,向天下人宣布,孙权杀关羽是曹操让杀的。曹操很明白,孙权这小子没安好心,于是曹操按诸侯的礼节厚葬了关羽,他也不认这个账。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权这一回是把刘备得罪到家了,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对于这一点,孙权的心里非常的清楚,而他也知道,依靠他的力量,单独对抗刘备是有问题的,因此战争之后,孙权就干脆公开地倒向曹魏,和刘备翻脸,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他宣布不承认刘备是益州牧,刘备不是从刘璋手中把益州拿过来了吗。孙权宣布不承认,说益州牧还是刘璋;曹操也马上表态,宣布荆州牧是孙权。本来这个时候,刘备是牧兼二州,荆州牧兼益州牧,现在一家宣布益州牧还是刘璋,另一家宣布荆州牧是孙权,那刘备什么牧都不是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同年逼刘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魏文帝。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刘备集团一片声讨,大骂曹丕是汉贼,篡汉;孙权不表态,沉默。到了公元221年8月份,孙权就上表称臣,干脆称臣了;到了11月份,就接受了曹丕给他的吴王的封号。那么这件事情,对孙权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它意味着两点:第一,它意味着他承认曹丕的篡汉是正当合法的,他向曹丕称臣;第二,它意味着孙权承认,曹丕和他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所以他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而且,当时有部下明确表示反对,孙权说,不要紧嘛,想当年我们高皇帝不也接受项羽的封号当了汉王吗。也就是孙权的意思很清楚,他承认曹丕称帝是权宜之计,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联合曹魏对抗刘备。这是孙权在政治上做的准备。

孙权在军事上做的准备,就是迁都武昌,孙权的治所(就是孙权当吴王之前,他的指挥部所在地叫做治所)是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为了对抗刘备,孙权把指挥部迁到了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市,不是现在湖北武汉市的那个武昌区,是鄂州),而且孙权改名为武昌。这个事情也是很困难的,当时住在建业的这些人,都不愿意到武昌去。有一句有名的民谣叫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就是这个时候的一个说法,但孙权说,我们必须移到武昌,因为应该居安思危。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他这个行动是在军事上做准备对抗刘备。所以孙权是有备无患的。

孙权在杀死关羽之后,就开始积极的规避战争风险,在政治上不惜忍气吞声,对曹魏集团称臣,来换得曹魏集团的支持,同时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不顾国人的反对,竟然把指挥部迁移到武昌。在关羽被杀一年半之后,刘备率领蜀国数万军队,全线进攻东吴,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那么国难当头,东吴集团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应对这场风雨飘摇的劫难呢?

公元221年7月,刘备发动了东征孙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在夷陵和猇亭,所以历史上称为夷陵、猇亭之战,又叫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我们知道,刘孙夷陵之战,或者说猇亭之战,吴军的前线总指挥是陆逊,是接替吕蒙的陆逊,吕蒙是在荆州争夺战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开庆功会就去世了。

我们看看陆逊是怎么指挥这场战争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分到达了夷陵;二月,刘备到达了猇亭,这个时候,陆逊的军队也到达了猇亭。两军对峙,这个时候,陆逊的部下纷纷提出马上迎击刘备,因为两边的军队都开到猇亭这个地方了,应该打他一仗,陆逊说,不行,我们不要动。为什么呢?陆逊说了这样一段话,

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备顺江东下,来势汹汹,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何况他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周围的崇山峻岭,这样一个地势,我们去攻打他,不是一下子能够攻下来的,就算我们能够打胜一仗,也不能够大获全胜;相反,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坏了整个大局。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按兵不动。陆逊说,你看刘备现在的军队在什么地方呢?在崇山峻岭,山地啊,这样的地形,如果我们拖一段时候,他一定会疲劳,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但是,吴军的将领都不服气,这就是个书生,胆小,因为大家心目中,陆逊就是个书生,是没有打过仗的,胆小,各怀愤恨,但是没办法,只好接受命令了。这个时候,陆逊下命令撤退,大步撤退,把几百里的崇山峻岭都让给了刘备,刘备也就往前推进了,推进了以后,扎下营寨,一看陆逊不出来打仗,就命令下面一个将领在平地上再建立军营。这时候吴军将领就说,刘备在山里的时候,大帅说打不得;现在刘备到了平地,总可以打他一下吧。陆逊说不能打,其中必定有诈。果然,由于吴军不出来应战,刘备沉不住气了,八千伏兵从山谷里面杀出来,这时候吴军将领才开始服了陆逊,说大帅果然料事如神啊。这样相持到当年的闰六月,陆逊决定攻击刘备。这时候,吴军将领又不理解了,说打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的时候,他刚来的时候不是匆匆忙忙,还没有站稳脚跟吗?现在已经这么长时候了,刘备已经占了那么多地方,都扎下脚跟了,这个时候恐怕是打不得的。陆逊说,不对。陆逊说,开始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打呢?因为备是猾虏,就是说刘备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而且他见多识广,一生征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来的时候,一个是气势盛,第二个是他想法多。这个时候我们去打他,打不下来。而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刘备自己我看他,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他手下的将士都已经疲劳不堪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了,供给也越来越不足了,士气就越来越消沉了,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候。我们读过《曹刿论战》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