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胜败有凭(第2/4页)

这个话时说到了根本上,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进行一场战争,政治上是否有利、道义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绍的亏是首先就亏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是袁绍失败的首要原因。

* 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不听谋士劝告,一意孤行已经在政治上输了一招。但是袁绍毕竟兵多将广,政治上的失利完全可以通过军事上的实战挽救回来,夺取胜利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终袁绍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另外袁绍在指挥上也失误。曹操栖息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是二误。相持阶段,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是三误。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这是四误。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袁绍的指挥是一误再误,所以有人说官渡之战的结局与其说是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说是袁绍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是这个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袁绍指挥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此人缺少帅才,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叫做见事迟,什么叫见事迟?就是反应慢,总是不能立即做出决断,而且优柔寡断。我们前面讲过,官渡之战正式打响之前,袁绍的军队开过来了,曹操的军队也开过来了,隔河相峙,这个节骨眼上曹操居然忙里偷闲打了刘备一家伙。当是曹操决定打刘备的时候大家都反对,说大敌当前,我们的头号敌人是袁绍啊,为什么不打袁绍我们去打刘备呢?曹操说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趁他羽翼还没有丰满把他干掉,否则就来不及了。大家说,我们如果去打刘备,袁绍抄我们的后路来袭击我们怎么办?曹操说放心吧,这哥们儿我太熟悉他了,老朋友了,见事迟,等我们打完刘备以后他才反应得过来,你等着吧。果然,袁绍就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战机。实际上这个时候田丰是建议袁绍袭击曹操的,袁绍说什么呢?你看我这个小儿子正生病呢,发高烧,打什么仗啊?气得田丰拿着手杖在地上杵着说,哎呀,有这样当帅的吗?大好战机不赶紧抓住,你管你小儿子发什么高烧啊你,真是,这是袁绍自己发高烧这叫。

那么指挥失误的又一个原因,是袁绍用人失当。袁绍手下是很有些人才的,所以当时袁绍来进攻曹操的时候,孔融就断定曹操打不赢,孔融就跟荀彧说,孔融说了这样一段话,孔融说:“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有这么多人才,我们怎么打得赢呢?荀彧说不要紧,为什么?袁绍那边确实有很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他都有毛病,什么毛病呢,荀彧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就是田丰这个人他虽然考虑问题、做出判断都很对,但这个人脾气太硬,他老是顶撞上级,这个老顶撞上级的人是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议不会被袁绍采纳。许攸这个人的鬼点子也是很多的,但是这个人很贪婪,他贪得袁绍已经不能满足他了,所以这种人他的忠诚是有问题的。审配这个人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想问题很狭隘,他不周全。那么逢纪这个人忠诚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霸道。所以荀彧断定,他说许攸的家人是肯定要犯案子的,因为贪婪嘛,贪得无厌,他肯定要出事,他一旦出了事,审配和逢纪这两个人因为是大公无私的,执法如山的,肯定不留情面,会把他的家人给抓起来的,一旦他的家人被抓起来了,许攸一定叛逃;至于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也。结果全部都在荀彧的预料之中。

其实,这些人才有毛病也没关系,你说谁没毛病?是人就有毛病,你有毛病,我有毛病,大家都有毛病,所以有毛病它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哪里呢?问题在于一个主帅要做到知人善任,他要怎么样呢?他要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手下每个人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长处、哪些短处,然后扬长避短地来使用,这就叫做知人善任。袁绍没有这个能耐,袁绍用人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我高兴;他高兴的原则也很简单,谁拍他马屁他高兴,谁提意见他讨厌谁。田丰不断地提意见,下了大狱,沮授不断地提意见,把他冷落在一边。实际上我们前边讲到袁绍的指挥失误,每一次指挥之前其实都有沮授的正确意见,他就是不听,因为沮授不会顺着他的毛摸,不会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袁绍就喜欢郭图这样会拍马屁的人,最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