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潜在危机 安禄山进京(第2/3页)

从此,安禄山被宫中呼为“禄儿”。[36]

◎安禄山与杨玉环年表

公元 年号 月份 事件
740 开元二十八年 不详 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
十月 杨玉环与唐玄宗第一次幽会
741 开元二十九年 正月 杨玉环被度为女道士
八月 安禄山任营州都督
742 天宝元年 正月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
743 天宝二年 正月 安禄山第一次到长安面圣
744 天宝三载 三月 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745 天宝四载 八月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
746 天宝五载 七月 第一次出宫事件
747 天宝六载 正月 安禄山兼御史大夫
杨玉环收安禄山为养子
748 天宝七载 六月 赐安禄山丹书铁券
750 天宝九载 二月 第二次出宫事件
五月 册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
751 天宝十载 正月 杨玉环为安禄山行洗儿礼
二月 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
七月 唐玄宗与杨玉环海誓山盟
755 天宝十四载 十一月 安禄山反
756 天宝十五载 六月 杨玉环死

很难猜出杨玉环当时的心情和想法,然而上一页的年表却表明,她和安禄山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命定前缘。他们几乎在同一年登上历史舞台,又几乎同步地得到玄宗的宠爱,尽管最后要分道扬镳。那么,当安禄山提出认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六岁的女人为干妈时,她会不会心中一动呢?

不知。也许,这不过是游戏。

玄宗皇帝的恩宠却有着政治考量。由于继承北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唐帝国的军事重心一直偏于西北。吐蕃的崛起和大食(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更是使他们无暇顾及华北和东北,尽管契丹和奚人也在骚扰帝国边境。这时,最好的选择便是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代理人,帮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看守好被称为“河朔”的黄河以北地区。

安禄山,就是这样一条看门狗。

表面上看,这个人选是合适的。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以来,河朔就一直是胡汉杂居之地,不但民风彪悍,而且情况复杂。朝廷派去的使臣,常常被当地人欺负或驱逐,就连张守珪这样的大将也感到头疼。安禄山却不同。他比胡人还要胡人,比土匪还要土匪,还怕摆不平那些混混?

何况安禄山又是忠诚的,至少曾经忠诚。玄宗皇帝甚至想不出他不忠诚的可能性和理由——安禄山没有强大的部落势力作为资本,自己反倒是他的再生父母和救命恩人。

安禄山也没有让皇帝失望。他总是不断送来对契丹和奚人作战的捷报,尽管这些战争其实也有一些是他为了军功而挑起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番将每次进京都会献上大量的战利品,这就等于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河朔地区的安宁。

于是,安禄山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也就在被杨玉环扔进华清池洗过以后一个月,他成为平卢、范阳以及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平卢节度区治所营州,在今辽宁省朝阳市;范阳节度区治所幽州,在今北京市;河东节度区治所太原府,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这真是好大的地盘。

至于三镇的兵力,加起来近二十万,占全国边防军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央军的两倍有余。

呵呵,谁还能说安禄山没有谋反的资本?

就算过去没有,现在也有了。

但,有资本谋反,并不等于一定要反。因此,也有人说是被逼出来的。而且这个逼反安禄山的人,竟然就是他名义上的干舅舅、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