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帝国 文化航母(第2/2页)

最漂亮的那位也终于发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曲,直唱得回肠荡气响遏行云,被公认为最精彩。

诗人与歌女就此相识,愉快地度过了一天。[37]

此事的真伪同样无从稽考,体现出的氛围却很可靠。事实上,由于皇家酷爱此道,科举推波助澜,诗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一种潮流和时尚,以及上流社会的身份标志和统治阶级的共同教养。难怪杜牧能在扬州的青楼如鱼得水了。要知道,他并非富可敌国。

这就雄辩地证明了大唐的文明程度之高。因为只有在高度文明的国家,诗人才会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也才会有那么多人写诗,还人才辈出。在繁星般的名家背后,应该是数量更为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

阿倍仲麻吕,就是被这种氛围所吸引吗?

也许吧,也许。

可以确知的是,每次遣唐使来华,都会大量搜集唐人的诗作带回日本,吟诗作赋也成为日本皇室和达官贵人的必修功课。与唐宪宗和唐穆宗同时的平安朝嵯峨天皇,甚至写出了丝毫都不逊色于唐人的诗句: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38]

何况还有雕塑、绘画、书法和乐舞。

这同样是无法历数的领域,或许只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是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书法在日本和新罗也十分热门。日本的嵯峨天皇、空海法师和新罗的崔致远,都有名作传世。第二是流传到日本和天竺的唐代乐舞,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事实上西域乐舞在长安早已压倒中华乐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柘读如这)更为上流社会所喜欢。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西域乐舞简直就是魅力无穷。

有魅力就有传播力,有传播力就有生命力。

大唐正好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传播的平台,满足的需求是双向的,受益也是双向的。外域文化让唐人大开眼界内心丰富,唐制度和唐文化则启迪着其他民族的心智。于是,大唐便成为一艘巨大的文化航母,各国和各民族的使节、商人、僧侣和留学生从这里起飞,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南亚、西欧和北非。

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就这样横空出世。

[32]阿倍仲麻吕也写作阿部仲麻吕,晁衡也写作朝衡。本节所述无另注者,均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3]阿倍仲麻吕的《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的外国人作品。诗的全文是: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34]阿倍仲麻吕回国时,船被风吹到了安南。仲麻吕只得返回大唐,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同年,杜甫卒。

[35]此路线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36]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

[37]见唐人薛用弱《集异记》。

[38]本诗是嵯峨天皇模仿张志和 《渔父词》所作,一共五首,题为《杂言渔歌》。它们及朝臣滋野贞主奉和的五首,均收入《经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