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混血王朝 生意人回纥(第2/2页)

显然,此说可疑。

可以作为反证的是中原的态度。总体上说,大唐皇帝和儒生们是不喜欢摩尼教的,唐玄宗就曾在开元二十年(732)明令严加禁断。只是由于回纥救驾有功,唐代宗才在大历三年(768)特批摩尼教建立寺庙,并赐额大云光明寺。但回纥汗国刚刚灭亡,它又马上成了被禁的邪教。[40]

那么,摩尼教在内地为什么会受冷遇?

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之一,恐怕是在许多人眼里,摩尼法师并不清心寡欲。他们进入长安后,最喜欢的就是在市场上出没,与商人们勾搭成奸,这哪里像是出家人?[41]

中国士大夫反感的,却很可能正是回纥喜欢的。这个民族似乎天生就有商业头脑,这才把自己从小小的部落经营成庞大的汗国,把他们的汗庭建设成一座国际色彩浓郁的游牧商贸都市,甚至在长安也刮起了逐利之风。[42]

难怪他们跟摩尼教一拍即合了。因为波斯原本就是商业帝国,长期在丝绸之路上充当中间商,摩尼法师在回纥传教时更有可能投其所好,跟他们大谈生意经。

回纥的道路,将注定与众不同。

唐武宗开成五年(840),已经改名为回鹘的汗国遭到突然袭击,国破城毁宣告灭亡。亡国的回鹘人却并没有退回到游牧时代,而是兵分三路继续挺进。其中一部分人南下融入了中华农耕文明;一部分人进入甘肃成为张掖的甘州回鹘和敦煌的沙州回鹘;更多的族民则迁到了新疆,与西域同族的原住民汇合成为西州回鹘或天山回鹘。

这是一个民族的凤凰涅槃。之前,他们已经有过一次华丽转身,从游牧民族变成了商贸民族。之后,则将定居于我国西北,成为裕固族和维吾尔族的先祖,或先祖之一。[43]

西迁回鹘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甘南的裕固族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新疆的回鹘则在公元10世纪中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全面接受了伊斯兰教。其实这丝毫都不奇怪。因为早期伊斯兰正是阿拉伯半岛上贝都因人创造的游牧商贸文明,也是回旋轻捷有如鹘鸟的。

只不过,这是后话。[44]

[32]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

[33]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34]以下所述无另注者,均见《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同时请参看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5]据《旧唐书·回纥传》和《新唐书·回鹘传》,宁国公主被回纥可汗册封为可敦(皇后)。该可汗去世后,回纥人原本要以公主殉葬,被公主严词拒绝,然后回到了大唐。

[36]一匹绢宽1尺8寸,长4丈,即宽54厘米,长12米。

[37]我国历史学家沈福伟和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都谈到了这一点。据沈福伟先生的研究,在公元8世纪中到9世纪中,由于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回纥成为葱岭以东最大的绢丝贸易中间商。他们和粟特商人一起,每年都将成千上万的绢帛运往中亚和西亚,给大唐造成的却是巨大的财政赤字。气贺泽保规先生则特别谈到了绢帛作为高额通货和结算手段为回纥带来巨额财富,从而改变其社会性质的问题。见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8]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9]见《回鹘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

[40]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宗教卷》。

[41]见《新唐书·回鹘传》。

[42]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二即称,回纥在长安造成的风气,是逐利之人甚多,邪恶之人影从(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

[43]裕固族的前身包括武则天时期迁徙到今张掖、武威的回纥和公元840年以后迁来的回鹘,元、明时称撒里畏兀儿,1953年定名裕固族。维吾尔是本族的自称,一般认为有联合、协助的意思,其族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回鹘西迁后,天山一带和南疆各民族被回鹘化;另一种认为新疆自古就有维吾尔族,与回鹘同为古维吾尔人,两者汇合即为后来的维吾尔族。请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44]关于伊斯兰文明与中华史的关系,请详见本中华史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