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炀帝 败家子(第2/2页)

紧接着,东都洛阳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竣工,前后历时十个月,同样堪称神速。于是,在江都住了半年的隋炀帝又带领舰队浩浩荡荡回到洛阳,并大陈法驾,在四月三十一日风头十足地搞了一次入城式。

帝国朝野,也是一片歌功颂德。

没错,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只不过,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普通民众的血汗和尸骨。

祸乱之源,从此埋下。

隋炀帝却想不到这些。他只觉得,帝国的国库可真是充盈,皇帝的权力也真是好用。看来,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他想,那就能。

因此,他还要北狩。

对北方的巡狩是从大业三年四月十八日开始的,到九月二十三日回到洛阳,历时也近半年,路经今天的陕西省、内蒙古、山西省和河南省,声势浩大并不亚于南巡。[30]

天才发明家宇文恺,还专为此行设计制造了折叠式千人大帐和观风行殿。前者是巨大的帐篷,可以举行国宴;后者是行走的宫殿,能够容纳数百人。而且,行殿随时都可以拆卸也可以安装,只要装上轮子就能自由移动。

随扈的群臣则住在行城里,当然也是装上了轮子的大房子。行殿的外围是行城,行城的外围是铁骑。这就等于把帝国的首都搬到了草原上,并行走在路途中。突厥牧民哪里见过这种神奇的东西?全都拜倒在地。[31]

这又让炀帝出尽风头。

隋炀帝仍不满足。大业六年正月十五,他又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举行盛大的元宵联欢晚会。洛阳的晚会现场边长五千步,参加者仅管弦乐队就多达一万八千人。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莺歌燕舞通宵达旦。为了招商引资,炀帝规定外国人来吃饭一律免费,还宣称这是中国惯例。

结果一个胡商问:我看你们中国也有衣不蔽体的,为什么要开免费餐厅,还把丝绸都缠到树上呢?

中国商贩愧不能答。[32]

隋炀帝却不管不顾,继续不停地折腾,南巡北狩之外还要征高丽。结果,一征高丽,山东农民反;二征高丽,杨素之子反;三征高丽,三巡突厥,全国皆反。等到他第三次下扬州时,可就不是南巡,而是逃命了。

剩下的问题,就只是那颗好脑袋由谁来砍。

[21]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22]请参看(日)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3]当时的唐王李渊得到隋炀帝被害的消息,是放声大哭了的 。但是没过几天,他便毫不客气地请隋恭帝杨侑让出皇位。炀帝之死对于这位后来的唐高祖,恐怕正是时候。李密和窦建德却是动真格的。在消灭了那伙乱臣贼子之后,窦建德拜见了萧皇后,不但俯首称臣,还着素服祭奠炀帝。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说法是:我是隋臣,隋是我君,杀我君父者便是我的仇人。李密则在阵前痛骂对方:尔等世受国恩,竟然弑君谋逆,天地都不容!以上事见《旧唐书》与《新唐书》之《李密传》、《窦建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七,并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24]开皇三年(583)正月,隋政府下令将男子的纳税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但十八岁受田的规定不变。这样,农民在受田之后就其实有三年的免税期。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也发展了生产力。见《北史·隋本纪》、《隋书·食货志》。

[25]见《隋书·高祖纪》。

[26]见《独异志》卷下。

[27]马端临《文献通考》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钱穆《国史大纲》称:隋文帝初一天下,就实现了西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28]见《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一》。

[29]杜宝《大业杂记》称舰队船只共5191艘,也有人统计为5245艘。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0]关于这次北巡的时间,《资治通鉴》记载有误,此处据胡戟《隋炀帝的真相》、袁刚《隋炀帝传》。

[31]见《隋书·宇文恺传》。

[32]见《隋书·裴矩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