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炀帝 血案与疑团(第2/2页)

从此,炀帝身边再也没人通风报信。[18]

没人知道萧皇后为什么会持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只知道隋炀帝在江都怠慢朝政放荡不羁纵情声色,这位皇后不但不加劝谏,反倒参加了所有的酒宴和派对。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说法,也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不满。换句话说,她对夫君的自取灭亡竟是听之任之。

呵呵,贤妻原来是这样做的。

炀帝被杀时她当然更是袖手旁观,也没有像炀帝的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也许,在她看来,只有这才是她该做和能做的。[19]

作为知书达理的妇道人家,她这样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叛军对她也秋毫无犯。我们知道,皇帝被杀一般都是会株连皇后的。南朝刘劭的殷皇后就曾质问执法官为什么要祸及无辜,得到的回答是:当了皇后便是罪过。

那么,萧皇后怎么就无罪?

萧皇后不该无罪。因为她是南方人,而且是南梁皇室之后——高祖是梁武帝萧衍,曾祖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 (读如察)和父亲萧岿(读如亏)都是后梁皇帝。隋炀帝那么喜欢江南,与这位萧皇后是有关系的。

何况萧皇后在隋炀帝那里并非摆设。从嫁到晋王府那天起,她跟炀帝就如影相随,影响力也众所周知。因此,如果说隋炀帝是因为赖在江都而得罪了骁果,萧皇后就该负连带责任;如果说炀帝是因为贪恋女色而怠慢了朝政,那么,作为六宫之主,她应该负领导责任。

萧皇后岂能无罪?

然而,无论弑君的御林军,造反的窦建德,虎视眈眈的突厥人,还是以隋为鉴的唐太宗,都对萧皇后礼貌有加。毫无疑问,萧皇后聪慧、柔顺、节俭、识大体、善解人意,堪称温良恭俭让,确实让人敬重。但联想到炀帝被杀前她的知情不报和见死不救,却又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20]

这个疑案,也许永远无法破解。

隋炀帝自己,恐怕就更想不通。

[13]隋炀帝离开洛阳前往江都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七月十日,被杀则在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14]为隋炀帝建言献策的是黄门侍郎裴矩,他也因此而在兵变中受到骁果的保护。见《隋书·裴矩传》。

[15]见《隋书·宇文述传》。

[16]煽动骁果造反的人,正史称为老二宇文智及,野史称为老三宇文士及。但这段历史被魏徵等人篡改过,因此野史很可能是信史。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17]以上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18]见《隋书·炀帝萧皇后传》。

[19]据一条未必可靠的史料,炀帝被害前有朱贵人挺身而出,大骂叛军忘恩负义,遂被杀。见《隋炀帝海山记》。

[20]江都兵变后,萧皇后被叛军带到了聊城。宇文化及兵败后,萧皇后被窦建德奉养,然后又被处罗可汗迎至突厥,最后被唐太宗迎回长安,在唐太宗驾崩的前一年以八十高龄谢世。有学者认为,萧皇后死里逃生是因为她与隋炀帝画清界限,从而赢得了御林军全体官兵的尊敬。此说恐怕很难成立。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