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言(第2/2页)

译者

1986年6月8日写定,2007年11月15日稍作修改

补记

参加校译此书之时,正是我的伴侣和合作者崔树菊同志(天津师范大学世界近代史讲师)以残肢之身卧床百余日,与癌症恶魔最后搏斗之时。我日守病床,抽暇工作。她也以我尚能工作为慰,忍耐病痛,不断询问进度。交谈此书,几乎成为我们相濡以沫、互润愁肠的一种慰藉。定稿之后,她日渐腹胀如鼓,饮食药物均难服用。幸赖老友刘肃然同志(原天津第二南开中学英文教师)组织同道,誊清译稿,认真核阅,订补疏误。现在,我最后复阅清稿,树菊已闭目辞世五十日矣!谨补数语,以托哀思。

吕万和

1986年9月1日

注释:

①指“日本人隔离收容所”(The Japanese Relocation Camp 1942—1946):珍珠港事变(1941.12.8)后,在美日本人均被强制迁入隔离收容所,共约11万多人,其中约半数是美国公民。由于被收容者的揭发斗争和战后日美关系的改变,美国政府于1948年对少数被收容者给予赔偿,1988年全部赔偿、书面道歉,并曾公开展出此项错误。

②金克木:《记〈菊与刀〉——兼谈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读书》1981年第6期),后收于作者的《比较文化论集》,三联书店,1984年。

③同上。

④《知性》杂志昭和二十四年四月号;《民族学研究》,昭和二十五年五月,第14卷第4号;《展望》昭和二十六年五月号等。

⑤《世界的日本人观·日本学总解说》,自由国民社,1982年,第260页。

⑥《日本人的自画像》1986年2月2日号,副田义也的文章。转引自《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⑦此稿译成后始见台湾黄道琳先生译本,书名译作《菊花与剑》,著者姓名译作潘乃德,桂冠图书公司,1974年初版,1985年第8版。定稿时曾稍加参阅。

⑧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增杰同志所著《国外日本文化研究概况》一文,六种主要学说是:(1)“耻感文化”说(本尼迪克特);(2)“纵式社会”说(中根千枝);(3)“集团性”说(〔澳〕G. 克拉克);(4)“杂交文化”说(加藤周一);(5)“壶状文化”说(丸山真男);(6)“感情文化”说(堀一郎)。

⑨金克木:《日本外交史读后感》,《比较文化论集》,第185、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