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酒中有深味(第2/3页)

《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打虎的神威,也是在酒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小说写武松走进一家挂着“三碗不过冈”的酒招的酒店。这家酒店的酒气力大,三碗就醉,名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所以武松吃了三碗再要吃时,店家不给筛了。武松哪里肯依。结果吃了三碗又要三碗,前后一共吃了十五碗。这十五碗“透瓶香”创造了一个浓郁的酒香的氛围,武松就在这浓浓的酒香中,乘着酒兴,走上景阳冈,在暮色苍茫中空着手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

葫芦摆件   清

《聊斋志异》是写花仙、狐仙的故事,但很多花仙、狐仙的性格和命运也同样离不开酒。如《黄英》篇中的黄英,是菊花幻化成的“二十许绝世美人”,和世代喜好种菊的马子才结为夫妇。黄英哥哥陶某,喜欢喝酒。马子才的友人曾生带来酒与陶共饮,陶喝过了量,大醉卧地,化为菊。黄英闻讯赶来,已经晚了,她哥哥化成的菊花的根和叶都枯萎了,不能复活了。黄英十分悲痛。她把这株菊花的梗埋在盆中,每日灌溉,九月开花,闻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成了一个新品种。最有趣的是种这种菊花,不是浇水,而要浇酒,给它浇酒就能长得很茂盛。饮酒赏菊,本是中国人的习俗。《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妙处在于他让菊花和人一样,也爱饮酒,菊花化成的陶某爱饮酒,陶某醉倒还原为菊花,仍然爱饮酒,而且散发酒香,名为“醉陶”。酒融进了菊花的灵魂,菊花和酒合为一体,菊仙成了酒仙,真是神妙之极。蒲松龄可以说把酒和中国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关联写到了极致。

抚慰人生

古人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在酒酣耳热之际,心灵的门随着醉意而渐渐打开 ,种种难以解除的结一一松去,平时为利害得失观念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心灵得到超脱和解放,平时喜欢板着脸孔的人,这时绽开了笑脸,平时沉默寡言的人,这时变得谈笑风生,这就是所谓“醉来赢得自由身”。

魏晋文人喜欢饮酒。他们说:“酒正使人人自远。”所谓“自远”,就是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精神放旷高举。他们又说:“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所谓“形神不复相亲”,就是精神为世俗观念所束缚,得不到解放和自由。

中国古人在酒意中追求独特的生命情调。或于盎然春色中,长亭烟柳,酒旗飘飘,酒馆中独自把盏,看窗外风色,一种闲适之意油然而生。或于萧瑟秋风下,小舟泊岸,沽酒自酌,极目苍天,群雁高飞,心胸为之开阔。

中国古人在酒香中创造一种美的氛围,人在这种氛围中,诗意地栖居。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一个将要下雪的黄昏,诗人邀请他的朋友在雪花飞舞中一起饮酒,度过生命中这诗意弥漫的美妙时刻。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一首《临江仙》词,其中说:“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诗人和他的朋友在酒意中得到无边春色的美的享受。

对于中国人来说,酒可以抚慰人生。

醉来把笔猛如虎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艺术史上,很多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喜欢在酣醉中创作。酒推动他们的艺术生命走向高潮。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在中国差不多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是杜甫的名句。酒后的李白,情思飘逸,意绪飞扬,酒给了他巨大的创造力。其实杜甫自己也好酒,曾发出过“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这样的豪语。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被称为“草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绘他的创作:“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新唐书》说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最有趣的是《新唐书》接下去的话:“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醒过来自己一看,啊呀神了,再也写不到这么好了。)酒使张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炽热的高潮。这时候,世俗的利害得失的观念所给予他的束缚全部解脱了。

玉杯   明

天青叶式水洗   南宋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张旭齐名,被后人誉为“颠张醉素”。怀素是僧人,他喜欢在芭蕉叶上写字,同时也喜欢饮酒。他的得意书法多在醉后得来。李白《赠怀素草书歌》描绘说:“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描绘说:“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酒使他神融笔畅、自由洒脱,酒催动了他的创造力。正如当时人评论他说:“醉来把笔猛如虎”,“醒来却书书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