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京剧:“角儿”的艺术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最早往往是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餐馆,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占第二位的大概就是京剧。京剧的脸谱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一种象征。许多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招贴画上往往画着一个大大的京剧脸谱。要了解中国文化,确实不能不了解京剧。

京剧脸谱的绚烂之美

中国的京剧舞台,呈现的是浓厚的色彩的美,是一种错彩镂金的绚烂之美。制造这种艺术氛围除了京剧舞台的服装之外,脸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京剧脸谱不同于面具。面具是罩在人脸上的,可以摘下来,而脸谱是化妆时画在演员的脸上的。

京剧的脸谱是五彩缤纷的图案,有红、紫、白、黄、黑、蓝、绿、粉红、灰、褐金、银等各种色彩,极其夸张而又极其艳丽。

脸谱主要是用在“净”、“丑”这两种角色的脸上。“净”又称“花脸”,“丑”就是“丑角”。

京剧《芦花荡》中的张飞

脸谱有两种用意。一种是表明剧中人的身份和性格。如“红脸”表示这个人忠勇,黑脸表示这个人粗豪,“白脸”表示这个人奸恶,脸上画“豆腐块”表示这个人是小人物,等等。再一种用意是体现人们对这个角色的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如可敬的,可恨的,崇高的,可笑的,等等。

脸谱除了这种含意外,它本身又具有一种色彩美、图案美。这种色彩美、图案美作为形式美,相对独立出来也值得欣赏。如张飞的“蝴蝶脸谱”就是显示性格和图案美高度统一的精品。我们今天很多民间工艺品(如风筝、面人、泥人、地毯、挂毯等)、招贴画、广告画、模特服装的设计中采取京剧脸谱作为设计的元素,就是着眼于这种形式美。同时,京剧脸谱这种色彩美、图案美,又渲染了整个京剧舞台的五彩缤纷的绚烂之美。

唱、念、做、打

中国老百姓把进剧场(戏院)欣赏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说成是“看戏”。什么是“戏”?“戏”并不是剧本所写的故事、情节,而是京剧舞台在观众面前呈现的一个意象世界,一个情景交融的美的世界。

京剧的“戏”(意象世界),当然也要依靠剧本,依靠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就京剧舞台意象(“戏”)的构成来说,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往往只构成一个框架,一种背景,而意蕴和韵味主要不在这里,意蕴和韵味主要在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梅兰芳说京剧舞台艺术的特点是“以演员为中心”。京剧演员是京剧舞台意象创造的主体。就像俗话说的,“戏”在演员身上。

京剧《盗御马》中的窦尔敦

京剧演员的表演,最基本的手段被人们概括为四个字:唱、念、做、打。唱、念、做、打,其实就是歌舞的结合。

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京剧首先是一种唱腔艺术。京剧中凡是有名的戏都有若干精彩的唱段,并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京剧唱腔的韵味,往往体现了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懂得欣赏京剧唱腔的韵味,就不能在观赏京剧时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京剧《闹天宫》中的二郎神

“念”是指念白,就是人物的说话,在京剧中主要起叙事的作用。念白分韵白和京白两种。韵白是音乐性很强的朗诵,比较文雅。有身份的人一般用韵白。京白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朗诵语言,具有干净、利落、爽快的特点。一般是身份低的人使用。“唱”要有韵味,“念”也要有韵味。

京剧舞台的镂金错彩之美

“做”和“打”是演员利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和情境。做,包括身段、眼神、独舞、群舞等,其中有纯粹的舞蹈,但多数是把日常生活里的动作舞蹈化。打,是武术、杂技的舞蹈化,用来表现竞技或战斗的场面。由于京剧艺术的“虚拟”的特点,所以演员的“做”和“打”的表演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在《拾玉镯》中,少女孙玉娇和青年书生互相对视,顿生爱意,两人目光似乎连成一条有形的线。这时,剧中的刘媒婆用烟袋锅去勾这条线,她用力向下一扯,两人的眼光也随之向下垂落,她一放松,两人的视线立刻反弹回来。这种表演就产生了很大的趣味。演员的“做”和“打”,当然是服务于整个“戏”(意象世界),但它本身又往往有一种形式美和技巧美。如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的一段虞姬舞剑的表演,就有一种形式美,受到观众欢迎。至于技巧美,那就是京剧中一些需要特殊技巧的高难度动作,常被人称为“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