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第3/3页)

由于大唐帝国在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当时长安成了一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从世界各地来的外交使节、商人和留学生挤满了长安。长安的鸿胪寺接待过七十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而且这些使节大多率领着庞大的外交使团,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景象。来唐使节最多的是日本、新罗(今朝鲜)和大食(今叙利亚、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日本曾先后向唐朝派遣十多次“遣唐使”,包括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士和工匠,每次人数有数百人,最多达到七八百人。新罗常年居住在唐朝的留学生达到了一二百人。据《旧唐书》记载,开成二年(837)在唐朝的新罗留学生达到216人。

陶画彩胡人俑   唐天宝四年

唐代老百姓和上层贵族大量引进外来的服饰、饮食和各种习俗,当时的长安城中“胡服”盛行,胡风弥漫。所谓胡服,主要是来自西域少数民族和波斯、康国、安国等国的服饰,其特征是短衣窄袖,以方便骑马出游狩猎。唐代女子喜欢披肩巾,是从中印度传入的。当时来自中亚、西亚的商人在长安等地开了许多酒店、珠宝店、杂器店。胡商经营的酒肆多在长安西市和春明门至曲江池一带。酒肆中有西域名酒(如高昌产的葡萄酒、波斯产的三勒浆以及龙膏酒等),还有富有异国情调的胡姬当垆。胡姬是来自中亚、西亚的女子,能歌善舞。到胡姬酒肆中饮酒聚会成了一时风尚。大诗人李白的诗中常有这一类的记载,如:“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种胡风、胡俗的盛行,显示一种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旋律,正是学者们盛赞的盛唐气象的一个特色。

红陶骑马狩猎俑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