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舆论高手(二)

姜老头以及他背后的一群人,无论他们目的如何,本领如何,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是舆论宣传的绝对高手。

他们熟谙谣言对民众的杀伤力,也熟知人心惶惶对整个国家政局的杀伤力,所以,他们根本不急于出兵,也不再忙着做什么手脚,而是到处装神弄鬼,造成各地民众的恐慌,搞得全国人民都以为大商在闹鬼,妖孽不除,大商不安宁。当然,妖孽横行的原因,便是因为商王无道,惹怒了上苍,所以,问题在大王那里,不解决大王,整个天下都不会安宁。

好不容易才解决了朝歌大雪封山的谣传,桑林又来这一招,而且屡试不爽,也实在是太让人头疼了。

姜老头这样的舆论高手,也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事实上,整个西周都是以舆论立功,而且,西周君臣正是制造舆论的史上第一高手。

帝辛,便是深受其害的第一人。

在西周开国君臣的宣传之下,他生生成了古今中外第一超级大暴君,几乎你能想到的天下的各种恶行,都可以套用在他的身上。

受德在现代写作《我在商朝的日子》一书时,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研究了自己的种种“罪孽”,其中记忆最深的是诗经里的一句话。

《诗经》有一句原话:“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殷高宗武丁之子孙,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

这个武丁之孙,就是帝辛。帝辛即位后,平定淮夷,开疆东海,这才有了后来的四海来朝。

此诗原本是殷商遗民建立宋国后,怀念和歌颂帝辛曾经威震四方,疆域至海,诸邦来朝的文治武功,证明帝辛绝对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可是,因为受到一本完全胡编乱造的《封神榜》的野史小说影响,后来的儒家所谓的正统文人,竟然完全不敢想象他们心目中万恶集一身的商纣王竟然会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所以,竟然生生地把这句诗的秩序彻底颠倒,变成了“商武王成汤的子孙武丁”,意思是,这句诗歌颂的是成汤的孙子武丁,而不是武丁的孙子帝辛。

要知道,武丁的年代距离成汤已经上百年过去了,武丁已经是成汤的N代子孙了,怎么可能是孙子?

而帝辛,则距离武丁的年代近得多,可谓货真价实的孙子。

文人们为了篡改真相,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诗经的原句也能随意篡改曲解,也是没谁了。

当然,后代也不是没有人为帝辛平凡,比如:

子贡:【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第十九》

孟子:【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孟子·公孙丑下》

叔向:【桀克有緍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

栾书:【纣之百克而卒无后。】——《左传·宣公十二年》

可是,这些声音在后代文人肆意丑化帝辛的嘲笑声里,几乎全部被彻底湮没了,于是,天下的罪恶照样归在了帝辛的身上,而那个丑化了他几千年的“纣王”名号也彻头彻尾地跟随他。

吴所谓看着那一大堆竹简,当然明白姜老头的这个阴谋,叹道:“老鬼真的是古往今来第一大舆论高手……”

舆论,是杀人不见血的利箭。

自西周君臣开启舆论诛心的先例之后,后代的文人很快便把这一套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要搞臭一个人,无非是给他安插三项大罪:第一招,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这一招,最能激发民众的愤怒;第二招,残暴不仁,比如运用各种酷刑,心狠手辣,手里有无数条人命之类的;第三招就更是通用了:乱搞男女关系。但凡暴君昏君,或者贪官污吏,几乎每一个人都和这一条挂钩,概莫能外。直到现在,这一招也屡试不爽,每一个贪官的背后都站着一群风骚的女人——这一招的目的也很简单,男女关系最能激发民众的八卦心理,津津乐道,谈论无穷,所以,才屡试不爽,百发百中。

在这三项大罪的框架里面,你可以自由发挥,无穷伸展。什么卖国求荣,什么里通外国,你但凡能想到的罪名都可以给他添加进去,反正他的形象已经是那么个样子了,你再怎么添加大家都能接受。

再好的一个人,在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击之下,保证再也无法翻身了。

西周君臣,准确地说,是以姜老头为首的昆仑派,显然最熟悉这个套路,所以,在桑林的时候,立即又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