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笑着笑着,就哭了(第4/5页)

但是,它一出来就立即轰动整个电影圈,更是震动整个网上。

徐然:“这个世界,在残酷地惩罚着不改变的人。改变从我做起、只要找对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不是大英雄》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好电影,而这个世界最荒诞也在于、越贴近真实越荒诞,许多事真的是现实无敌。电影更有一个强大内核:你没有钱,你谁都帮不了。”

蓝叶清:“《我不是大英雄》不仅象征着中国现实主义批判题材影片的重生,同时也彰显了我们电影的审查制度也在不断进步,影片以程勇宣布散伙那一幕为节点,前后两段是可以分开看的,前半段的风格荒诞带有黑色幽默,后半段写实沉重。陈子昂对于程勇的刻画,是近年来我在银幕上看到的最好的表演。程勇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玩世不恭,到后面的实现救赎,陈子昂将这个人物完美地呈现到了银幕上。”

李隆基:“《我不是大英雄》的剪辑流畅,镜头语言干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泪,还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无甚波澜。但在生活小细节的层层推进下,导演走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每个个体的力量也许是微弱而无力的,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共同为他人、为自己而努力时,也许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徐佳慧:“《我不是大英雄》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生动展开小人物坚韧的生命故事。李秋婷、王君等一众演员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满闪光点,每个人都贡献了扎实的表演。”

李秋婷:“《我不是大英雄》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刻画困境的同时,更让人思考困境。题材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该片的人性力量。”

苏薏米:“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文化自信,对人性矛盾和社会价值的融入,是《我不是大英雄》的闪光之处。”

易初:“这是一部探底的现实主义题材,如果什么都不让拍,怎么反腐,如何医改?陈子昂是个好演员,而且这片接地气。拿钱买命,他们违法么,有罪么,如果不牟利呢,如果赔钱呢?这钱该谁贴呢?为什么一定要死人,才能促进一个制度的改变呢?为什么要这么大代价?在一个国度里,想有尊严的活着,哪怕体面的死去,难道都这么难么?”

黄熙茜:“面对钱,谁没欲望,哪个不被诱惑?但是,面对病,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你用什么方式续命。老百姓想看什么,给他们拍,尺度要把握好,警察中必须有正面角色,政府的有力措施与效果必须点名。想上,就得戴着镣铐跳舞,如果你还能赢得掌声,那么你是真正的舞者。为什么这么好看?答案,有共鸣。生命攸关的题材,怎么可能轻松。这里面的正面人物真的正面吗?非法走私印度神油的家暴男?地下夜店跳钢管舞?杀马特暴力青年?有目的宣讲的牧师?唆使犯罪的中间商?”

海梅:“这个群体真正让很多人摘掉了口罩,泪湿了眼眶。甚至连那个印度药厂老板都让人觉得大义凛然,充满信仰。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黑色幽默。为德国天价药宣传的是媒体,保驾护航的是公检法,而斗智斗勇的是基层病友与良心人士。多么讽刺!多么可悲!吃个橘子让人心酸,楼下有宾馆让人心寒,500块一瓶让人心颤,车开慢一点让人心动。想到了十里长街。”

王雨:“愿贫穷不再是生命的原罪,用喜剧手法照亮的社会现实,《我不是大英雄》在前半段以忍俊不禁的幽默引人入胜,后半段则张弛有度的在法律、利益、生命三者间构建起了一个催人泪目的内核,面对要价高昂的救命之药,陈子昂所饰演的平民小贩从逐利到救命的蜕变,形成了电影诱人共鸣,直击心灵的力量。”

童大伟:“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增加戏剧性的假药贩子张长林这一角色外,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我不是大英雄》所展现的高价药问题,在现实中其实远比电影的矛盾更加尖锐复杂。高价药的背后是药企付出了海量资金与时间成本才获取的成果,起诉仿制药贩无可厚非,警察打击贩卖违规药品的人也是依法办事,即便是如今的印度,在世界越发重视保护专利权的当下,印度仿制药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挑战。”

张小璐:“是谁造成了这样的人间悲剧?是病魔,更是电影中一句令人不愿相信却又尤为赤裸的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药能续命,可面对高达万元的天价药物,相信没有多少普通人能承担起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但在生命面前又有多少人甘于放弃求生的欲望?所以才有了《我不是大英雄》这样一部电影。我们不可能奢望每一个人都变成富翁,但国家对国民的健康却应当尽到更多的责任,在电影最后,国家将正版药列入医保,药品价格下调,取消进口药品关税,这些举措都证明了国家制度的优化完善才是打破利益与生命僵局的最终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