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绝

江南造船厂20%的股权,平江造船厂25%的股权,南德造船厂25%的股权……再加上另外5家获得巨型总段工厂的船厂15%到30%的股权,大华实业在中船重工内的股权权重,超过了15%。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大华船业的成功的话,那岂不是说央企太嫩了?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在国内经济即将硬着陆的情况下,《中国青年报》对大华船业的报导充满了溢美之情。

翔实的内容和故事背后的挖掘,令六子的文章得到了媒体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引用和转发。

苏刑就是不想看都不行。

青年报满篇主旋律式的赞扬,其他报纸也相差无几。

大华的媒体公关做的向来不错,再加上本身的表现上佳,媒体自然愿意帮抬花轿。

但这样的报导,却让苏刑极为不爽。

“爸去见苏城了?”苏刑突然有了危机感。

王丽梅其实也担心此事,虎着脸道:“老爷子要求的,他不敢不去。”

“怎么能这样!”苏刑的心绷的紧紧的。

海南地产投机的大起大落,远远超出了苏刑的承受能力,他没有像是许多负债累累的商人那样跳楼自杀,或者心理崩溃,也就是指望着家族支持。

或者说,银行等债主能让他回家,也是因为他背靠着一个庞大的家族,还有大舅等金融内部人士帮他说话。

但不管怎么说,2亿多元的负债,终究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苏刑和王丽梅都没有说出来,只是逃避罢了。

如果再被苏城抢走家族的支持,苏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时候,苏刑脑中全是怨怪:凭什么别人赚钱的时候我没入场,我入场才赚钱,地产就崩溃了?

凭什么大华实业日赚斗金,我要倒欠银行的?

凭什么老爷子支持一个私生子,让我这个嫡孙自生自灭?

凭什么!

苏刑无意识的捏着报纸,几乎将之捏成一团。

王丽梅暗暗叹了一口气,她能理解儿子的愤怒,但儿子闯下的祸,也实在不小。

她小声劝道:“海南的生意不好做,就做点别的。老爷子那边多走动一下,叔叔伯伯什么的,去的勤一点,想想办法,总能把窟窿填上。”

能不能填上,王丽梅其实真不知道。

苏刑不情愿的道:“去爷爷那里,他万一问起来怎么办。”

“就说钱被套牢了。”王丽梅用刚学来不久的股票术语,说道:“欠下的钱一时间还不上,但也不是全损失了,到时候就这么说好了。”

“也只能这样。”苏刑说着,小心的看了母亲一眼,问:“能不能找大舅想个办法,不还欠下的钱了?”

也就是他这样的纨绔子弟,才会又如此的奇思妙想。

王丽梅竟而认真想了想,才道:“我问你大舅,试试看。”

2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感觉范畴,王丽梅潜意识里,都没有弄明白这是多少钱。

周末,苏东元仍未回家。

苏刑坐不住了。

他和母亲商量以后,干脆坐飞机前往上海。

自从苏振国去了上海之后,如今聚集在此的苏家人不在少数。

苏刑的堂伯苏圩特意买了一个有20栋别墅的小区,就是为了给苏家人落脚使用。93年的商业房地产市场尚未成熟,别墅小区是别的单位给领导准备的,也是看在苏家的面子上,才不情不愿的让了出来。

纵使苏刑苛刻的目光,这个别墅群也非常好了。

闹中取静,空间充足,建筑形制优美,独立而不孤单……

然而,苏刑看过外观,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和享受。

2亿多元的债务沉甸甸的压着他。

在通货膨胀的年代里,20%的贷款利息意味着2亿多元的债务每年要还5000万元的利息。每个月将近500万元,折算为天的话,是每天17万元!

1993年的中国,17万元是5名公务员一年的收入。

没有了海南的地皮,卖了苏刑也还不起。

在巨人大厦倒掉以前,海南炒地皮的失败,也许是创造最多中国负翁的时间了。

找大舅帮忙,只是苏刑无奈中的办法。

“咔。”

门锁的响声惊醒了苏刑,他抬头看看客厅的钟表,中午都要过去了,自己竟然傻坐了一个早上。

进门的是苏东元。

他自己拎着公文包,站在门口的玄关处,并未走进客厅。

苏刑也失去了往日的骄傲,只敢懦懦的叫一声:“爸。”

看他可怜兮兮的样子,恨铁不成钢的苏东元只能“哼”一声。

还能怎么样?

就是苏东元的身份,对2亿元也徒呼奈何。

在这次海南的地产崩溃中,全国银行系统的呆账增加了300亿元以上。在其他账目清理结束之前,苏家多少还能拖延一段时间。

也就是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