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心愿(第3/4页)

人性和人心在很多时候是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走的:很多痛骂官员腐败的人,在自己成为了官员之后,却成为了巨贪;很多抨击政府的青年,却选择去报考了公务员,并时刻准备着通过腐败来实现发家致富。

这种情况,并不是曾毅能改变的,也不是眼下社会才有的情况,历史上的很多名医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垂青史,也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庸医昏医满布天下的情况下,仍旧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操守。

但曾毅仍旧希望自己的话能起到一些作用,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钱财,和在攫取钱财之后才给予施治,两者要是选其一的话,曾毅更愿意这些学生能做到第一点,而不是像眼下的某些医生,不收红包不开刀,每有患者必先问带了多少钱。

“……第三条,要勇于打破学习上的一些坏习惯。我们中有很多人,适应了长久以来的应试风格,养成了很多坏的习惯,每天如果做上几道试题,便心中坦然,否则,便心中怅然若失,仿佛自己今天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每逢考试,如果老师圈划重点,便弹冠相庆,皆赞这位老师的好,反之,则暗中恶语相加。”

“要学好中医,就必须改掉这些坏习惯,你所学的医学知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今后天天要用、时时要用的,如果你们在学校里选择了投机取巧,那么今后的人生里,你们将无法再进行投机,否则将会是害人误己,铸成大错……”

“……第四条,要勇于实践!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医学上更是如此,如果依靠嘴皮子、笔杆子就能治好病,就不会有医学的出现了……。到目前为止,中医依旧没有统一的用药标准,行方下药,很多时候依靠的是医生个人的经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大部分常用药物的药性,如此开药方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分量精准。”

“……众所周知,附子是有毒的,但中医却常用附子来挽救急症患者,分量不足,则起不到救急的作用,分量过大,又可能会使病人中毒。我们所熟知的中医大师水行舟水老,就对自己的弟子就有一个要求,要求所有弟子每日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尝附子,亲身感觉附子的药性。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去向卫生厅的潘副厅长求证!”

台下的潘保晋就微微颔首,自己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也是这么要求自己学生的,这也是水门弟子能够人才辈出的一大原因。现在的很多学中医的学生,别说是亲自尝百草了,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连基本的药物都识别不出来,这种水平,又怎么能开出治病的方子呢,没有开错方、抓错药,就已经是病人的万幸了!

曾毅今天说的几条,全都说到了潘保晋这位内行的心里去了,中医的教育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

“……最后一条,是坚持熟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的经典,不仅要熟读,更要百读千读,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精微之处;《本草纲目》要熟悉了解,这是我们了解药物药性的一本大百科全书。”

“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你们谁能坚持看完,而买不起,我来给你们买。这个承诺,今天有效,今后也一直有效,只要碰到了心仪的中医读本,你们可以随时到管委会来找我支取买书的资金。”

台下的范万勤不禁有些感慨,心道曾毅为了中医事业,可谓是不遗余力,所有该做到不该做的,全都做了。

这最后一条看似没什么大不了,对于在座的领导来说,甚至是不值一提,但对于这些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来讲,却非常重要。范万勤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当年上学的时候不停地勤工俭学,应付学费生活费尚且够呛,买书对他来说是很奢侈的事情。很多时候,范万勤都是带着本子去书店看书,遇到好的段落就抄下来。

范万勤现在手里还有一本《黄帝内经》,就是当年上学的时候曾毅送给他的。

讲完最后一条,曾毅就结束了自己的讲话,全篇没有一句套话虚话,全都是大实话,只是不知道这些实话能够打动多少学生。如果三百个里面能有一个听到了心里去,曾毅也就觉得值了。

曾毅的讲话结束,开学仪式便结束了,张东培陪着到场的各位领导,去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以及各种配套设备的情况。

曾毅跟在人群的后面,也不往前面去凑,李伟才接了个电话,好像是管委会那边有事情要处理,于是跑到远处去接听电话了。

此时平海集团的代表走了过来,道:“曾主任,你好!”

曾毅就笑着道:“金代表你好,有什么事情吗?”

“恩熙小姐有几句话让我代为转达!”金代表看着曾毅,道:“恩熙小姐讲,兴办医学是曾先生的一个心愿,今天南云医学院终于落成开学,曾先生心愿实现,可喜可贺,恩熙小姐让我一定要代她向曾先生送上祝贺之意,说曾先生善心必有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