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世界为我哭泣(第2/3页)

如邓大胡子或者靳江二人,又如小李子或者舞台下藏在人群中的威廉·琼斯与本特·阿福莱特这种本就很专业的演艺人员,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一整个舞台,一整个世界,他们所化身的就是无形的神明,他们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仿佛触手可及,但却又忘记了自己的真实。

普通的文艺爱好者,脑子里浮现的就是眼前所见的画面,他们就成了某个没有存在感,但却同样依然站在舞台上的旁观者,甚至连烛光抖动的光影,也会在他们的眼睛和脑海中留下印记。

至于普通人,甚至一开始带着抵触的情绪,毕竟舞台剧相对小众,表演的又是耳朵里都听得起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起初,他们觉得这必然是会让人昏昏欲睡的无聊节目。

但他们终究没有换台,而是毫无意识的就将自己的情绪与戏中人完全跟着走了进去。

但分外诡异的是,明明大家都知道这两人注定悲剧收场,可在刚才自己脑子里却完全并未意识到这些。

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故事,忘记了结局,也忘记了这两个年轻人命运中必然存在的悲剧。

如今当第一幕终于短暂结束,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脑子里才重新开始回忆起刚才舞台上的无数个细节。

懂表演艺术的,比如远在伦敦的小李子,又或者正坐在舞台下的弗雷德会长,纷纷只觉细思恐极。

他们根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更不理解这罗密欧到底如何做到的。

仿佛在罗密欧出场的那一瞬间,这场舞台剧就完完全全的升华了。

舞台上的每一个演员,都变得充满灵性。

他们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表情、台词、语气,都变得无可挑剔。

更难以理解的是,就连舞台的布景和道具都变得更加真实。

不对,甚至连数字化屏幕上播放出来的虚拟背景,现在回想起来知道那都是直接播放的2000年法国巴黎的音乐剧版本的背景,可就在一分钟之前,自己肉眼看到的明明是无限真实的实景!

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我们的意识错乱了吗?

还是我们真被扯进了戏剧的世界?

陈光的世界派演技,本就是越懂行的人陷得越深,不管是在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直播观众,尽皆如此。

至于那些不怎么懂的,脑子里却思来想去只能说出个不明觉厉来。

虽然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很厉害,反正当时自己完完全全什么都不记得了。

但有一点众人可以确定,在罗密欧登台之前,舞台上的一切看起来都很稀松平常,甚至可以说粗制滥造,可他刚一上台,一切都仿佛活了过来,戏里的一切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所以,带来这种改变的,只能是那个罗密欧!

他到底是谁呢?

为什么以前从未听说过普林斯顿话剧团里有这样了不得的演员,这种人物早该名扬天下了,可大家却对他毫无印象。

给众人休息了五分钟后,伴随着罗密欧躲藏在凯普莱特家花园的墙角下自言自语,以及朱丽叶在阳台上的呼唤,陈光版《罗与朱》的第二幕开始了。

其实今天的《罗与朱》剧本和过往都有些不太一样,经过了许多临时性的改编与压缩。

主要台词对白也有些变化,与原本的经典稍有出入,叙事结构更并非以前的舞台剧常用的倒叙手法。

故事并非常见的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紧邻着的坟墓里开始,也直接跳过了之前的铺垫与故事背景交代,而是直接从罗密欧到达凯普莱特家第一次见到朱丽叶揭幕。

至于之前的故事,关于罗密欧与另一个女孩儿罗萨兰的故事背景,则通过罗密欧与他的朋友班伏里奥的对白进行简单的交代,再辅佐以旁白的简单陈述。

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戏剧,为了能够在两个多小时内紧凑的演完,导演对剧本进行了十分简单粗暴的改编。

虽然莎翁的原版中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但今天这一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根本目的,正只在于彰显陈光的演技。

所以在昨夜里老詹姆斯与金特团长打电话时,就着重强调过一点,只保留罗密欧相关的核心环节,其余部分尽皆以简单交代的旁白形势体现。

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幕数,以罗密欧为唯一视角,讲完这一整个完整的故事。

金特·卡梅伦作为专业的话剧团长,面对这样的改编其实也蛮心痛的。

原本要做好一台戏剧,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携手共进,但剧本这样一改,故事被精简与压缩到了极致,说好听一点叫改编,说难听点就叫毁经典,极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想拯救这样的烂剧本,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戳瞎所有观众的眼睛,要么指望罗密欧真能一个人撑得起整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