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做什么我做什么

和小橘的合同签完之后,赵泽君重新回到建武市。

不过合同中有一处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赵泽君持有的,并不是首都小橘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也不是它的百分之百控股的香江母公司股份,而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名字类似的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小橘母公司100%的股权。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股权VIE架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海外公司进行层层控股,除了避税、隐藏真正股东身份之类的好处,还可以完全享受国内子公司收益,却不直接承担子公司责任风险。国内的很多一线互联网公司,包括泽联科在内,都或多或少采用这种方式。

赚了钱,海外母公司一分不少,出了事,国内公司负责人来扛。

未来几年,小橘,或者说滴滴打车的发展思路很简单:通过前期大量烧钱,排挤竞争队手、挤占市场份额,从而达到寡头垄断,制定市场规则、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以赵泽君重生的历史经验来看,滴滴打车很好的完成了前面几步,但是最后一步‘超额盈利’却似乎还遥遥无期。

这里面的水太深,即便以赵泽君上辈子的记忆,加上这辈子的经验,都无法百分之百判断出,滴滴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可能真正的一飞冲天,也可能一落千丈,泡沫破灭,成为一个全国最大的烂摊子。

所以赵泽君并不准备参与后期的砸钱烧钱大战,不会再参与任何一轮融资。

泽字系吃掉了A轮融资这块最大的蛋糕,这40%的股权,一部分会在滴滴的不断升值中出手套利;另外一部分则抱在手里持观望态度,即享受滴滴打车的大数据成果,又能不沾尘埃坐看风云,有好处跑不了他的那一份,真黄了,他之前套利的那部分也赚得盆满钵满。

……

由于小橘公司目前规模太小,在国内这样的小公司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再加上赵泽君本人的刻意低调,所以泽字系投资小橘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严格说起来,压根没有媒体关注。

小橘非常争气,没让赵泽君失望,没到三个月,就已经干掉了之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摇摇,在挤占了对方的市场后,用一个很低的价钱将之购于旗下。

可谓神速。竞争双方体量都太小,有泽字系这样的大鳄幕后稍稍动动指头,有一方就要翻船,但也能从中看到,小橘陈伟等人的手段凌厉。

这一次,小橘不仅是干掉了对手,还完全打开了首都市场,成为首都最大,也是唯一一家在线叫车平台。

和上辈子的发展路线几乎一模一样,陈伟立刻就把目光对准了沪市,一边稳定扩大首都市场,一边派出主力,攻占沪市市场。

打车软件的创意并不是陈伟首创,国内几个大城市都已经开始有人做,沪市目前最大的打车软件,是大黄蜂。

大黄蜂的体量可不是几个月前的摇摇可比,手中拥有数千万资金可用。

这一次,赵泽君不可能再帮着小橘玩一出垄断,唯一能给予的支持,就是目前在沪市的泽业广场广告。

小橘已经不是起步阶段,靠着几个广告牌带来的流量远远不够,而以沪市商业之发达,几处商业中心的宣传,最多是为小橘打开初期局面,根本不足以成为和大黄蜂对拼的底牌。

此时的陈伟,露出了他进攻性极强的一面:立刻开启了第二轮融资。

小橘的B轮融资,终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因为投资公司实在太有名。

赵泽君得知整个过程之中,颇有些哭笑不得。

小橘的两个创始人出身阿里,在之前第一轮融资的时候,两人自然就想到了阿里。可惜当时小橘根本不成气候,陈伟连马芸的面都没见着,就被阿里的投资部门负责人给否了。

这倒是不能怪阿里没眼光,当时的小橘看上去的确不像有前途的样子。

然而当小橘在首都站住脚,成为国内在线打车市场的一方重要诸侯,并且大张旗鼓的进军沪市后,马芸和众多互联网大佬的目光,开始投向了这个市场。

据说,马芸原本是想投的,但是当得知赵泽君已经喝了头轮汤后,果断放弃了这个项目,而是在杭城,另起炉灶,寻找另外同业公司进行扶植。

马芸不投,却有人投。腾讯主动找到了陈伟,马华滕直接拿出一个亿人民币砸了下来。

马华滕和赵泽君,泽字系和腾讯,成了小橘公司的大股东,甚至可以认为是小橘的幕后老板,虽然他们两家都放弃了决策权,但总股份加在一起,已经超过半数。

赵泽君曾经预想的‘所有新兴产业都依附于老牌霸主’的时代,端倪已现。

知名大公司投资,本就是一种无形的有力宣传,赵泽君A论投资是获利最大的一轮,他低调,马华滕可不愿意低调,而阿里巴巴的马芸似乎也看准了这块市场未来的前景,和腾讯一起,暗中开始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