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我不原谅

随着舆论影响越来越大,不断的出现各类对沈飞有利的证据。

虽然目前尚没有实证可以确凿证明真相,但是各种侧面的证据,已经隐隐约约的勾勒出事发当时的实际情况,使得舆论风向完全偏向沈飞一方。

面对庞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另一方陈大雷夫妻销声匿迹,手机不接,短信不回,不接受任何采访,只剩下受伤的老人住在医院里。

本着人道的态度,公安局博客发文,希望媒体朋友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不要去骚扰受伤的老人。

墙倒众人推,网络上爆料越来越多。

有一位不肯露面的网友,自称是老人住院医院的护士,讲述了她/他在医院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情况。

这位网友曾经听老人说起过,撞人的不是年轻大学生,而是一辆电动车,但是陈大雷夫妻两坚持要老人指认大学生,以便找对方索赔,如果老人不同意,他们就不管老人接下来的治疗。

‘这对夫妻来医院的次数很少,每次来,对老人都是冷言冷语,一点儿都看不出来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更谈不上孝顺,尤其是那个媳妇,连对老人对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尖酸刻薄,简直就是虐待长辈。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管一管这种人……’

……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建武市电视台有一说一栏目,我是主持人周媛媛。今天我们的话题,继续上一次的大学生撞人事件,那么大家看见了,我们的嘉宾,除了老朋友赵总之外,还请来了市局宣传部门的孔警官。”

镜头一转,在赵泽君脸上飞快的停留了一下,又给到了一身警服的孔科长。

老孔严格说起来是市局网警支队宣传部门的人,不太合适代表市局,不过由于事件是在网络上通过博客发酵,赵泽君和孔科长又有比较多的接触,配合相对默契,因此市局决定让他来参加这次访谈节目。

“大家好。”两个人冲镜头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孔警官,据我们所知,咱们建武市是全国第一批建立网警队伍的公安机关,而建武市公安局,也是首开先河,率先开设网络博客的政府单位,这次大学生撞人事件,正是在博客上爆出来的,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孔科长点点头:“的确如此,中央和省厅,不止一次强调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服务能力,加强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紧跟时代步伐,局里这次大胆的使用博客这种互联网新产品,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事实证明,这一步我们走对了,效果非常好,在网警支队、市局先后开设官方博客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接到了大量的群众反馈和来信,了解到许多平时在办公室里很难接触到的基层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意识。”

顿了顿,冲赵泽君微微点头,又正色说:“就比如这次的大学生撞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博客上广大网友参与,而是在基层派出所进行简单处理,很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不仅仅对当事人不公平,在不知不觉中,也会使得群众对我们丧失信心,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

孔科长进行了一长段有些套路,但还算是诚恳的发言,在场观众微微点头。

然后镜头又给到了赵泽君,“赵总,博客中国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批新的证据,这个破案的效率,似乎远远超过传统侦查方式。在事先您是否想到过?”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

赵泽君也冲孔科长微微一点头,才继续道:“传统破案手段,和网络提供线索,是两种互补相互促进的模式。网络上,参与的人数众多,时效性高,但真实性相对低一些,有利有弊。至于主持人问我事先有没有预料到,实话实说,我认为,以目前互联网得规模,几千万上亿人同时参与,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今天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很多以前我们无从而知,不易调查的事件,在人民战争的海洋中,都会原形毕露,无所遁形。”

“那么就这次事件而言,博客中国上提供的各种证据,是否已经能证明沈飞是被冤枉的?”周媛媛问。

“我说了,互联网,博客,只是配合公安调查的工具,最终的结论,还是要依靠公安机关科学严密的调查论证。”望向孔科长,“还是请孔科长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好。”孔科长点点头,不急不慢的说:“根据数位证人,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证词,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沈飞没有撞人,但从常理判断,沈飞撞人的可能性非常小。那么市局成立了鉴定组,对沈飞的自行车、老人的伤势进行鉴定,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结论……”

他顿了顿,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集中注意力,等待着孔科长给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