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几乎不可能的诺奖(第3/4页)

“哦?”袁副院长听郑仁这么说,一下子来了兴趣。

不是一次性手术?那就意味着梅哈尔博士要多次来华夏,或者是郑仁有时间也要跑瑞典。

要是这样的话……一瞬间,他脑海里出现无数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最简单的,只要有些城府的人,都能想到。

“梅哈尔博士提名的术式,你估计几年能拿到诺奖?”袁副院长问道。

“应该是不可能。”郑仁回答:“在梅奥诊所,查尔斯博士跟我说了,想要拿诺奖还是要通过基础研究的模式。临床术式,没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要气馁么,事在人为。”袁副院长对诺奖的确感兴趣,但要说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能拿到诺奖,就没多少信心了。

一个诺奖候选人的身份,就足够显摆的了,他并没有寄希望郑仁真的能拿奖。

在诺奖历史上,除了不靠谱的和平奖之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年仅2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他是和他父亲一起拿的奖,中间还是有水分。

爱因斯坦拿到诺奖的时候,也42岁了,那还算是年轻的。毕竟刚刚开始踏入学术界,爱因斯坦的五篇论文被认为每一篇都能拿到诺奖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

即便是爱因斯坦这种不世出的天才,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横空出世,但真正得到诺奖,也是很多年后的事情。

而年纪最大的诺奖得主,是莱昂尼德·赫维奇。老人家拿到诺奖的时候,已经是90高龄。他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荣誉教授,曾经来华讲学过。

这些人和事儿,袁副院长都有记忆。他深知获得诺奖提名和拿到诺奖是两回事。

给梅哈尔博士做手术,得到老人家的友谊,获得推荐,这是一种常规的套路。莫言当年拿诺奖提名的时候,也是走的东洋文坛的路子。

只是郑仁还年轻,今年是根本没可能拿诺奖的。

“临床工作要踏踏实实的,有什么需要和院里提。”袁副院长亲口和郑仁说出了这句话。

郑仁笑了笑,点点头。

“要是情况允许,你和梅哈尔博士商量一下,术后恢复,能不能在院里做一次讲学。”袁副院长道。

他说的很客气,但言语之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口吻。

这事儿本来是负责科教口的郭副院长的活,但毛处长和郑仁的关系有些不对付,所以郭副院长只是坠在后面,让袁副院长和郑仁说这件事儿。

大局观,是要有的。毕竟这是对912有利的事情,所以袁副院长也就乐得卖个人情。

“好的。”郑仁倒是无所谓,手术后估计恢复的很快,就看梅哈尔博士准备在华夏逗留多久了。

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航班已经到了。梅哈尔博士乘坐的也不是邹嘉华的那种包机,而是普通的航班。

队伍明显比郑仁预计的人数要多,足足有二十多人。鲁道夫·瓦格纳教授当先走出来,看到郑仁后就是一个熊抱。

之前都是他到机场接郑仁,这次则是郑仁迎接他……迎接梅哈尔博士,顺便迎接他。

“老板,可想死你了。”教授拍着郑仁的后背,大声的说到。

好疼,郑仁略有无奈。不过有几天没见到教授,也有些想念。

袁副院长站在一边,比郑仁还要无奈。鲁道夫·瓦格纳教授就像是没看见自己一样,或者是人家眼睛里根本没有自己。

他也知道,要是没有郑仁的话,这些人肯定不会来912的。

郑老板不错,袁副院长心里想到。

“老板,梅哈尔博士在后面。”鲁道夫·瓦格纳教授和郑仁招呼完,便马上说到。

他对于梅哈尔博士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了。拿到诺奖一直都是鲁道夫·瓦格纳教授的夙愿,而评审权重颇重的梅哈尔博士在教授心里是什么分量,可想而知。

此时鞍前马后伺候着,就是为了那一线或许根本不存在的希望。

“博士,又见面了。”郑仁微笑,伸手迎接梅哈尔博士。

博士看着很健康,系统面板只是微微的红色,与郑仁第一次去瑞典的时候见到的那个躺在病床上,用模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濒死老人截然不同。

梅哈尔博士有些惊讶,他虽然恢复了健康,但毕竟是八十岁的人了,走路很慢。

伸出手,和郑仁握了一下,梅哈尔博士道:“郑,没想到你的瑞典语说的这么好。”

梅哈尔博士是哥得兰岛人,口音不重,但郑仁说话用的口音却是他的乡音。

就算是瑞典人,也很难分辨出哥得兰岛口音,这位郑医生却这么心细,看样子对诺奖很上心啊。

刚下飞机的一瞬间,梅哈尔博士就对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学过。”郑仁憨厚的笑了笑,“您的身体恢复的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