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战火中的钢琴曲

这时候北京四中还是下午3点10分放学呢,高一高二早上大概是8点开始上课,下午1点半上课,3点10分放学。下午的课经常有人睡觉。大多数人的作业是上课的时候做的,或者根本就不做。然后有的走了,有的操场,有的图书馆,有的各种非正式活动,有的在教室学习,有的聊天,仅此而已,很简单。

而军训也是早早就结束了,四中的新宠儿们着急去体验一下这传说中超级中学的氛围,全都跑向图书馆了。管他看不看书反正去凑个热闹证明自己去过图书馆……

任禾随口貌似无意间跟刘冰打听了一下各个楼的布局,其中就有钢琴房。

就在别人都往图书馆跑去的时候任禾来到钢琴房,原本以为会上锁的结果没有,老式古朴的门一推就开了,琴房宽敞明亮,午后的阳光透过白色的纱幔照在黑色的立式钢琴上,就像是电影里的某个桥段一样,似乎阳光正明媚,而青春刚好。

任禾抚摸着这架钢琴,干干净净的看样子是经常有人保养,他先试了下三个踏板:延音踏板、柔音踏板、消音踏板的效果,再试了试几个八度的音色。

到了这个时候任禾就有点兴奋了,上辈子最想弹的钢琴啊这辈子终于会弹了,而且还是大师级技巧!

外人估计很难体会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虽然天罚系统总是贱得任禾一脸血,但是毫无疑问的天罚系统也帮他圆了许多曾经儿时憧憬过的梦想。

当他知道能让这架钢琴发出清脆悦耳的琴音时,他真的有点感动。

弹什么呢,就弹自己最喜欢的两首钢琴曲之一克罗地亚狂想曲吧。

其实克罗地亚狂想曲的难度并不高,也就是在6-8级水准之间。

这首歌曲由作曲家Tonci Huljic谱写、由马克西姆·姆尔维察演绎,音乐用明快的节奏描述了饱受战争创伤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的画面。

马克西姆出生于1975年。

1990年,克罗地亚战争爆发,在马克西姆居住的小镇上,每天都有上千颗手榴弹爆炸,但是他和他的导师玛利亚·塞克索都坚决的认为应该继续进行音乐学习。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支持马克西姆的就是他的钢琴。

所以有人曾说,克罗地亚狂想曲真的是从战火中浴血重生的一首狂想曲。

它代表着克罗地亚所经历过的战火,也代表着克罗地亚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屈精神。

当任禾手指接触琴键的那一刻,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那是曾经单曲循环克罗地亚狂想曲半年之久后,对于这首钢琴曲的深刻理解。

仿佛他就置身于克罗地亚的疯狂炮火中,周遭是哭喊的叫声,声嘶力竭,孩童抱着玩偶站在残垣断壁之下不知所措,血泪从人们的眼睛里留出,不过在那些阴暗和鲜血的另一面,是人性中光辉不屈的一面。

那琴房里飘动的纱幔就像是克罗地亚人战争后的透明眼泪,就飘荡在空中唱着一曲挽歌,而阳光则是信仰!

而任禾犹如就置身在这漫天的炮火中,面前是他的钢琴!榴弹划着尖锐的嘶吼声从他头顶上飞过,可是他只需要把脑子里的这首音乐弹奏出来。

清脆的琴音从指尖蔓延向窗旁的白色纱幔,一个个音符就在空气中跳动着,就像是安静宁谧却又躁动的灵魂,是如此矛盾而又和谐。

充满了美感。

……

刘佳敏长了一张娃娃脸就好像总也长不大一样,跟别人想要考来四中的目的不一样,其他享受的是这里的精英式开放教育,而她是因为这里有一架可以免费练习的钢琴。

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在这里非富即贵,四中也有贫困的学生,而刘佳敏就是其中之一。

按说父母都是医生的她应该过着还差不多的生活,然而6年前奶奶得了重病后让家里变的一贫如洗,直到现在每个月都需要3万多元的医疗费,父母的工资几乎全部贴了进去,以至于热爱钢琴的刘佳敏甚至都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哪怕没有条件去追求梦想,但他们仍旧可以克服困难重重去追寻心中的坐标。

四中有个神奇的存在叫做道元班,是专门为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设置的。他们不走正常的高考路线,不分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任禾听说过有写作达人高中就已经出书了的,有自己琢磨飞行器高中就已经有自己的发明专利的,有多媒体大神视频音频玩儿的特别6的等等,而刘佳敏竟然是道元班里的钢琴特长生!

这几年来她每天去商场的展示上钢琴上练习,竟然就凭借这可怜的资源成为了钢琴特长生,当时进入四中高中部面试的时候就是在琴房弹了一曲上个世纪著名作曲人的代表作而技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