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出师

这家工厂在85年就开始各种积蓄基础,在杨辉的帮助下从洪都拿到了750摩托车的发动机,后来经过各种技术改进之后,于86年投入市场,交付给各制造长江750摩托车的工厂。

这款发动机经过改进之后性能上是各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油耗已经是大马力摩托车中的佼佼者,同日本货比起来也不会落后太多,一经过推出就大受欢迎,甚至还带起了本来销售低迷的长江750摩托车销售高潮。

同样采用了这款发动机的正(货)三轮摩托车也相当不错,甚至在很多时候将一些手扶式拖拉机的市场都挤掉,这种发动机性能确实优秀。

后来,在得到了左中申的加盟之后,新一代小马力125摩托用汽油机也推出,两个月前已经推向市场,反响非常不错,这两款发动机几乎是占据了共和国摩托车制造领域动力系统的百分之七十的市场。

有了这种优秀的市场占有率,这家小推力汽油机制造厂盈利是连年翻倍的涨,87年的财务报表表明,这厂已经是实现年盈利1200万人民币。

更有迹象表明,88年的西南科工的小推力汽油发动机厂盈利甚至可以达到2000万,这在八十年代看来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崛起史。

鉴于这厂的能力不错,杨辉忍住没有动用这厂的盈利,除了安排了承担研制用于无人机使用的小推力汪克尔转子发动机以外,将所有的盈利继续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甚至杨辉有了将这厂重新整合优化,成立单独的公司将管理独立于西南科工之外,仅仅由西南科工控股就行了的想法。

但现在看来,这MTU公司也看中了这厂子的潜力,居然想要在这里面插一手,也不知道这MTU公司那里来的勇气,居然认为西南科工会把这样的潜力股拿出来分享。

“这个肯定是不可能,我们的小型汽油机制造工厂发展潜力巨大,现在是断然不可能在让MTU公司加入这一行业中,这一点还是算了吧。”

开玩笑,这工厂以后是有很大可能发展成世界一流活塞发动机制造公司存在,这时候的杨辉可不会这么傻的分不清轻重,这种下蛋鸡怎么可能分享。

至于MTU公司回怎么想就是另外一回事,生意归生意,双方在航空发动机上可以愉快的合作,但并不意味着西南科工就一定要和MTU穿一条裤子。

杨辉一口回绝了这方案,让方总师也是有些惊讶,他可并不知道现在说的这家公司已经统治了共和国国内摩托车市场发动机一半还多的份额。

“难道就不能再想想吗?MTU公司的入股方案应该不会台狮子大开口,我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非常有诚意的样子,要不就再考虑考虑?”

摆摆手,杨辉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下去,在他看来,以MTU公司这种世界级别的大鳄来说,再怎么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角色,这种主动出击的时候肯定不会是善良之辈。

眼看着西南科工不愿意让MTU公司入股到那家小型活塞发动机制造公司中,方总师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叹息一声后异常无奈的转身离开。

看着这位老先生的背影,杨辉心理也挺不好受的,但作为西南科工的总经理,他在这个时候不能让西南科工牺牲太多,不然他这个总经理的头衔前那个‘代’字随时可能发作。

心情有些深重的沉沉睡去,杨辉现在虽然拒接了由方总师带来的MTU公司入股方案,但以后西南科工和MTU公司的合作时间可一点不短,说不定哪天MTU公司抓住机会就要狠狠地上来咬一口。

第二天,杨辉带着人就往西南科工回去,FC-17项目在十天前杨辉和四方投资方签订合同之后就在杨辉电话通知之下,由于总师主持之下快速开展研制工作。

有了半年时间的修整、调解,西南科工的歼七四研发团队再次重新恢复战斗力,又激情四射地投入到FC-17的研制中,大家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回到离开了将近一个月的西南科工,再次回到公司,总还是能一眼看出哪怕是各种非常微小的进步,这让杨辉也非常满意,只要有进步那就是好的。

而最让杨辉关心的则是歼七四的生产线,两条生产线都已经全部开工生产歼七四战机,偶尔也会穿插一些歼教七A的生产,而借着这次416海战的胜利余威,歼七四也是大出风头。

海军航空兵也因为出色的战斗,又从政府要到了一笔宝贵的经费,其中的一半都投入到了歼七四的订单中,算起来这又是两个团的装备采购量。

不过由于现在的海航交付要求并不是特别急,仅仅保持着每个月三架的交付要求,而两条生产线上的每个月可以生产大概8架歼教七或者歼七四战机。

这每月多出的五架生产能力也一点不会放松,还需要应对国内海空军虽然不多,但每月总有那么一架歼教七A的交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