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我们要的不多(第2/3页)

这种上万小时的寿命和现在西南科工生产的涡扇10发动机一千多小时寿命相比,好像涡扇10发动机落后人家十倍有余。

究其原因固然有涡扇10发动机本身是军用发动机,为了高性能、造价等方面考虑,正常使用寿命的确要比民用发动机低。

但这种影响并不大,真正把共和国发动机和西方航空发动机寿命拉开的是西方航空发动机在制造中一方面是不惜血本,使用很多的高端材料、复杂的处理工艺。

另一方面在于国外人家的发动机设计思想和共和国不一样,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中,国外的发动机采用单元体设计。

整个航空发动被设计成十多个单元体,每一个单元体都是一个可以快速更换的整体,且整个单元体中所有的部件都设计成相同的使用寿命。

只要时间到了,马上就要把这个单元体换掉,然后整台发动机又能继续工作,由于每一个单元体之间的使用寿命不同,为了an充分榨干发动机的油水,就需要想各种办法。

一款发动机中各个单元体的不同寿命差距很大,比如A单元体寿命是两千个小时,但其它的单元体B、C、D寿命是三千、三千五、四千各不相同。

要想充分用完所有单选体的寿命,这就只能把寿命到了的A单元体换成新的,然后继续投入使用,用上一断时间之后B单元体的寿命又到了,但这和时候再一看,A、C、D单元体的寿命都还没有到,没办法只能继续换掉B单元体继续投入使用。

如此循环往复,一直可以使用下去,直到整台发动机个单元体刚巧就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寿命都要到了,然后整台发动机就可以说报废了。

这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就是十多个单选体寿命的公倍数,这个公倍数就是最经济的使用寿命。

这样不断换单选体换出来的发动机自然是寿命很长了,真正算起来发动机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最开始的单元体早就在时间的消磨中报废了。

一款发动机中,最长的单元体寿命也不过就是三四千个小时而已,最后发动机使用至报废,早就物是人非。

说这是一台发动机,实际上除了发动机整机出厂编号以外,百分之九十都不再是出厂时的原装货,所以,在这里要说西方的航空发动机都是虚假的长寿。

一切都是采用单元体设计之后在作怪,杨辉承认西方的工业技术发达,制造的工业产品要比共和国这个后来者制造的产品好、寿命长,但这并不是如同江湖上吹的那样。

简单的用双方发动机最后报废的时间来比,然后粗暴的得出结论:“哎呀,你看看,人家西方工业就是牛逼,发动机寿命是共和国发动机寿命的十倍。”

这是由双发航空发动机寿命控制方法不同,再加上实际工业差距一起作用后的结果。

到这里就有人要问:那为什么共和国不使用西方航空发动机寿命控制标准来计算?

这又得要面对现实,西方国家人家之所以用这种方法,那是因为他们要设计民用航空发动机,竞争大,需要把自己的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做的更长。

加之人家各个单元体的寿命的确要比共和国做的部件寿命长一些,同样是单元体设计,你的部件寿面都要小一些,数字小的算公倍数自然就比较小,更加靠近本来的零部件寿命,有可能就只是最长命单元体的本身寿命小时。

但西方国家的单元体因为寿命长一些,数字大,计算公倍数就要更加大一些,甚至是最长命的单元体寿命两倍往上。

这不是什么技术代沟,仅仅只是一个数学问题,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把本来寿命相差不大的发动机,人为虚假的拉高到一个很大的差距上。

这就是西方国家使用的障眼法,一切都是因为人家要数据好看,所以就发明这种东西。而共和国、苏联都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发动机产品也不大面向民用市场,就算用上单元体设计这种虚假放大寿命的方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加上本来对发动机的设计思想就不同,比如苏联就要求造价低廉,人家认为战争中一款飞机就只能存活最一千飞行小时,自然就要控制造价,反正寿命要求不高。

共和国又是师从苏联,在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风格的时候,各方面自然就有苏联影子,发动机自然是寿命短。

现在不同了,杨辉要从新走出一个路子,特别是以后要向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西南科工,自然就要走上西方的单选体设计道路。

现在问题来了,要走西方那种单选体设计思路,若是各个单选体的寿命依然是共和国的老样子,各个单选体的实际寿命本来就不长,你就是想要用单选体设计来装饰一下发动机的寿命数据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