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巨头的不屑(第2/2页)

若是没有德国人的邀请,杨辉肯定也是这样小富即安,但现在有了机会,杨辉是绝对不愿意放弃。

“总师你说的对,我也觉得现阶段不该趟民航客机的混水,但是我们可以做民航客机的子系统啊。这样不管以后国内的民航客机最后战成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稳坐钓鱼台,因为我们发展的是民航客机用的发动机。”

一语惊人,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过的地方,做民航客机用的商用发动机,这看起来的确很好,但这明不是太靠谱,基地现在刚把军用发动机理顺,就要搞更加高端的民用发动机?

“不行,我们现在才刚把涡扇10技术理清楚,连军用发动机第一梯队都进不了,搞民航发动机更不靠谱,国外那些大公司哪个不是虎视眈眈。”

于总师觉得不靠谱,但是杨辉思考后觉得这还是有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原因是:现在国际上三大发动机巨头对支线客机发动机市场还没有引起重视。

几方都还在十吨级,甚至更高级的商用发动机上面大打出手。十吨级有美国通用和法国塞峰合作的CFM-56,有英国罗罗、美国普惠为首的多国集团共同研制的V2500,现在双方正是打的难舍难分。

更高级的三十到五十吨级别发动机如RB211、瑞达、GE90、pw4000这些,同样是战斗的血逆流成河,那里顾得上七八吨的小发动机,这小东西还没有引起巨头们的注意。

乘着机会和同样想重整旗鼓,重返航空工业的德国人合作,先一步做出支线涡扇客机动力,等到九十年代支线客机市场大爆发的时候,就可以称着先手优势拿下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市场份额最好不过。

上辈子的支线涡扇动力发动机被通用的CF34占据了大概三分之二的市场,就是因为这家伙抢了先机,等到九十年代宝马和罗罗发现这市场,双方合作做出BR710发动机,性能确实不错,但是失去了先机,市场已经被通用占领。

“国外的巨头实力确实不俗,不过他们现在还对七、八吨级的小发动机没有兴趣,这才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以后就只能看着国外巨头大把赚钱,再反过来侵蚀我们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