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有趣的规律(第3/4页)

没错,这就是有“手筋之源”称号的“官子谱”,这就是过百龄他们留给大家的财富。过百龄在对局之余,潜心撰写围棋著作,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名谱。在这其中,又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当然,过百龄编纂的官子谱已经看不到原貌了。现在大家能够看到的,是清代陶式玉版编纂的,但两者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在日本围棋界,官子谱同样很受重视,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都曾经系统解说过官子谱。在“原著”这一栏,都会加上过百龄的名字。

必须指出的是,说到“官子谱”,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讲述“官子”方面的书籍。在我国古代,所谓官子,可以简单理解为“官着”。在很多情况下,更可以把官子谱当成一部“手筋大全”。官子谱被称为“手筋之源”就是这个意思。研究“官着”,其实就是研究围棋中不变的那一部分,属于围棋基本功的那个范畴。说实话,哪怕是到了现在,官子谱都被当成是中级到高级过渡的首选教材。假设官子谱能通关,肯定就能达到业余高段水平。最保守的估计,一成网打到7D以上,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过百龄撰写的这几本书,其实就是一系列的围棋教材。这是一套非常系统,非常全面的围棋教材。在这其中,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也被认为是价值最高。说来好笑,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本书的难度最低,受众面最普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官子谱”的光芒掩盖了另外两本书。但是在当时,在中国古棋承前启后的那个年代,最被大家看重的,其实是过百龄的“三子谱”。

《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化,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十变。此书由林符卿、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幼清、盛大有六人审定,基本涵盖了这个年代的一流国手。校阅者更是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编这样一本书,俨然成为当时围棋界的一件盛事。

大家看到这个介绍,会有什么感受呢?没错,所谓的“三子谱”,其实就是当时围棋界的“高级教材”。因此过百龄需要非常慎重,他要找其他高手来帮他把关。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过百龄当时的地位,他起一个头,同时代的其他高手都非常给面子。无论是他的“老对手”林符卿,还是他的“新对手”周懒予。都在这份“编委”名单里。由此就可以看出过百龄的人格魅力。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严谨作风。他们这样编出来的书,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到了后世,围棋书籍当然多了很多。但其中真正的好书其实并不多。特别是有些“剪刀手”编出来的围棋教材,那更是相当的粗制滥造。

在这一系列丛书中,“官子谱”是低级教材。“三子谱”是高级教材。那么“四子谱”自然是中级教材。作为围棋教材,其中最低级的“官子谱”一直沿用到现在。适合于业余初段以上的棋友学习。如果学成的话,业余3段以上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折合成一成网的段位,那就是5D到7D的水平。说实话,这应该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那么学习了他们的“高级教材”,那又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李小强估计,可能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现代棋迷会很郁闷。在中国古代那些国手眼中,所谓的“三子谱”,就是写给他们让3个子水平看的。而四子谱,就是国手让4个子的水平……

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有点残酷吧!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棋迷不服气吧。说实话,这部分的业余棋迷还真的不要不服气。围棋到了顶尖水平,因为达到那个层次的棋手并不多。有些东西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在业余水平这个层次,你想简单的务务虚,你想依靠自己“更先进围棋理论”来赢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一个阶段。围棋其实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较量的,还是在围棋基本功这个层次上打转。

在围棋中,“务虚”的部分确实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个东西来赢棋,那是极其不靠谱的。例如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十番棋,古大力依靠自己的“大局”,依靠自己的境界领先了100多手棋。他仅仅是一个地方不注意,他仅仅忽略了李石头的一个组合拳,整个局势就瞬间崩溃。公平的说,李石头的那个组合拳很难吗?他的这个复杂程度,能和“当湖十局”那些极致手段相比吗?

李小强一直认为,要研究中国古棋的话,过百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棋手。他对围棋的贡献非常大。也就是从他开始,围棋才有了系统性。现在所谓的职业围棋,日本人建立的是一套外壳。而过百龄他们建立的,应该是一套内在的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