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牛街与张一元(第2/3页)

街上行走的人,你能很清楚的分出,首都本地人与牛街商户之间的区别。一顶顶白色的小帽扣在来往的男性头上,而沙丽,头巾,则包裹在这边的女性头上。

牛街两边的店铺很有特色,比邻的多是百年老店,名号响亮。

外卖点心,牛街小吃更是构成了这条街的主体。

秦观和丛念薇也不着急了,沿着路边一家一家的逛着,看到好的东西,就顺手买下。

白记年糕?只能现买现吃。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这年糕必然会变质啊,秦观要了两小方,售货员用两张油纸将年糕的底部包好,递给了秦观二人。

两人揭开一角,一口咬下,软软的黄米年糕,中间夹着甜糯的豆沙,加上表层上撒的山楂条,最终达成了白记年糕软糯酸甜的口感。

两人拉扯着粘性十足的年糕,就这样惬意的吞咽着,真是人生美事。

街边小巷子里排出来一个大队,秦观探头一看,年记清真熟食,秦观只能摇摇头。

这要2000年后吧,还可以买点儿来送人。1999年初连个正空包装都没出,这也是易坏的食品。

东来顺、老爆肚、宝记豆汁、洪记小吃,这些都不行,秦观拉着丛念薇走了半条街,才来到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大顺斋超市。

大顺斋超市又叫牛街清真超市。三百多年的老字号,专营清真糕点,糖火烧最为出名。

“听老人说”,以前穆斯林去耶路撒冷朝圣的时候,“都要带上通县大顺斋的糖火烧”

当然了,糖火烧秦观他们两个一人一个买来现场吃了,他们去牛街超市是为了买别的东西的。

牛街油炒面,清真果脯,京八件。包装简单,保质期长,颇有首都特色。

两人每样都买了点,分好了份,从超市里走出来的时候,秦观手里已经提了两大袋子的特产了。

这时已经正午,来了牛街,那必须要去吃一次洪记小吃店。这个小吃店里卖的全是清真小吃,种类繁多,甜的咸的都包含在其中。

等两人找到座位,将袋子放好,秦观就自动的进入到了点菜模式:素丸子,杂碎汤,牛汤包,麻豆腐……等。秦观巴拉巴拉说了一串,才想起来丛念薇坐他对面呢。

赶紧找补了一句:“哎,丛念薇,你看这些你喜欢不?还想吃点啥?”大哥,补救的有点晚了吧?

丛念薇看着秦观怎么都觉得可乐,一提到吃,这人哦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她朝秦观摆摆手说道:“我也不在乎这些,你定吧。”

听完这话,看把秦观给乐的,丛念薇这么好养活,可怎么办。

两人定好了菜单,秦观就去收银台那报了一串菜名,结账桌上还有两个老首都,一看就属于特贫的那种,打趣到:“嘿,哥们,说相声呢,还整了一串儿报菜名。”

秦观也不好意思的乐了,是有点多不是?

他拿着打好的长长一串儿小票又指指丛念薇,回那两人到:“捧哏的在那等着呢,我先把她喂饱了不是?”

说完几个人都哄笑了起来。等秦观挨个窗口将吃的取出来,回到座位前,已经是跑的满头大汗。

这一趟一趟的挨个窗口跑一边,也是个体力活。

爆肚脆,杂碎香,灌汤的肉包吃到躺。

满满一桌子的小吃,就剩下了空盘子的狼藉。俩人吃的是肚皮溜圆。

秦观很贴心替丛念薇拿起购物袋,对丛念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就朝着下一个目标进发了。

张一元,百年茶叶庄,最有名的茶叶品种就是茉莉花茶,秦观也是奔着这个去的。

前门大栅栏,张一元的总店就在那里,两人买了好几斤茶叶,还向店员买了20个小型茶叶桶。秦观拿出10个分给了丛念薇。

丛念薇拿着小桶,怎么看都觉得十分漂亮,桶上边印着传统的老首都街景,水墨的风格显得十分雅致。过年用来送人太合适了。

这时候,好的茉莉花茶,100元一斤就很不错。

香味纯正,经久耐泡,叶绿花白,简直就是物美价廉的礼物代表。

两人从茶庄中出来,又去内联升各自给爸妈选了两双手工布鞋。

作为都拿到了奖学金的两个大款,买礼物也是要奢侈一把的。

谦祥益、瑞蚨祥、同仁堂,大栅栏中的老字号,逛了一圈下来,秦观手中又多了两个袋子。

这时候秦观已经累的呼哧带喘的了,可丛念薇还是精神十足。

天也不早了,东西买的也差不多了,秦观就小心翼翼的向丛念薇提议道:“丛念薇啊,你看这都逛了一天了,我送你回学校不?咱也收拾收拾,这不该回家了吗?”

丛念薇转头嗔了秦观一眼,秦观就浑身发软了,可自己又累的不行,只能用可怜巴巴的表情回望着丛念薇。

丛念薇看着秦观的傻样,一乐,几步跑到秦观的身边,将他手里的袋子,拽了过来,拿在了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