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恐怖改编(第2/3页)

林在山带着李孝妮等人出了木屋,一出来就听到张氏姐妹花重复的歌声了——

……

妹妹背着洋娃娃~

走到花园来看花~

娃娃哭了叫妈妈~

树上小鸟笑哈哈~

……

不知道为什么,二女的歌声听着有点颤抖的感觉,这让这首歌的意境在这座恐怖的娃娃岛上发酵的更为诡异了。

借着张氏姐妹花的献唱,林在山添油加醋的继续吓唬李孝妮:“你们不觉得么,这首童谣背后一定是藏着一个残酷血腥的真相的。你们可以想想,这位凶手‘妹妹’为什么要在杀害婴儿之后,特别加以安葬对方。而又是为什么,作词者要称凶手是‘妹妹’呢?”

李孝妮和李雅妮听得都很费解,在林在山思路诡异的分析中,她们很难插上嘴,能跟上林在山的思路已经很不容易了。

林在山意犹未尽的继续分析:“葬礼是一种特别的仪式,有追思怀念故人的意义象徵,如果是普通的杀手想必不会怀念被他下手杀害的对象,所以这名凶手恐怕与被杀害的娃娃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再者,‘妹妹’这个词有许多含意,第一,这表明了凶手是名女性。另外,‘妹妹’这个词通常被用来形容幼小,年轻未成年的女性。再更深一层,‘妹妹’这个词也常被代用来称呼色情行业工作者,就像酒店小姐这类。想到这里,凶手的身份可能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李孝妮听得一呆,林在山怎么能把童谣中的妹妹想象成酒店小姐呢?这是什么路数?这想的也太极端了吧!

李雅妮听着林在山的分析也很尴尬,但既然林在山已经分析到这了,她们就不得不跟着林在山的思路走下去。

林在山却话锋一转,讲说:“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如果作词者只是要表明‘死娃娃’的意念,为什么一定要用‘洋’娃娃?而不用铁娃娃、木娃娃、石娃娃,或是直接用死娃娃呢?问题就出在这‘洋娃娃’三个字上面,为什么说这个娃娃是‘洋’娃娃?”

李孝妮哭笑不得的答说:“因为洋娃娃是舶来品啊!就像以前人讲的洋火,洋车,洋人一样,是国外的东西传到国内,所以加了‘洋’字。很多人都管娃娃叫洋娃娃啊。”

“那可不一定,中国古代也有娃娃,也没管它们叫洋娃娃啊。这首歌里用了洋娃娃,就说明了一个事实,暨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和国外的事物有关。再联系一下我前面的分析,事情的脉络基本上就被梳理出来了。”

林在山酝酿了一下思路,给李孝妮讲这整个故事的真相:“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妹妹’,应该是一名以卖身为业的年轻女性,在许久之前,曾经接待过一名异国的男性,或许她对这名男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不过是众多恩客的其中之一罢了。但是,和这名外国男交易之后,这个女生怀孕了,在十个月的辛苦之后,她生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婴孩,‘这是个混血仔啊……’女子心中明白,先不说她太过年轻,或是身为风尘女子养育孩子的艰辛,光是这个孩子的外表就会让这个社会极尽所能的排斥她了。要知道,这首歌的创作时间是四五十年代,那时的社会风气还是相对保守而压抑的,这个孩子生成了混血儿,一生都会被歧视、排挤,一辈子都会痛苦。作为一个母亲,她万万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是,那依然是她的孩子啊……女子犹豫了很久很久,孩子都成长到牙牙学语的年纪了,女子终于忍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决定给这个孩子做个了断。”

林在山越讲越离奇,原作者作这首《妹妹背着洋娃娃》,绝不可能藏着像林在山讲的这个真相,但林在山从这首简单的儿歌中发酵出的这个离奇曲折的风月女子的故事,却是让李孝妮包括李雅妮都觉得挺吸引人的,她们耐着性子,很愿意听林在山继续往下讲。

林在山绘声绘色的讲出了故事的菁华段落:“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女子带着那个孩子来到一处荒郊野外,一排排的夜鸦缩着翅膀沉默地凝视着这对母子。女子将孩子放下,接着发了疯似的用双手紧掐着孩子幼弱的脖颈,孩子痛苦而无助地挣扎哭喊,喊着面前那正亲手杀害他的凶手,‘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哭喊声渐渐止息了,同样渐渐消没的是孩子的呼吸与心跳声,寂静的黑夜中,鸦群凄厉的哀叫刺耳,而那微弱却无一刻停止的,从女子双眼落到孩子脸颊上的滴水声,竟是如此的清晰。”

一阵冷风刮过,树丛中挂着的鬼娃娃们又发出了“嘎嘎”的笑声,好像林在山的故事讲中了它们的心声。在无法释怀的心魔驱使下,它们很想挣脱出旧娃娃的躯壳,真正释放自己的恐惧与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