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儒学思想(第2/2页)

“而万国游记同样讲的是一位学子李生,李生与张生一样喜欢做梦,在梦里,李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世界,看到很多世界的不同风景,人物,风俗……而当梦醒之后,李生居然发现,自己在梦中所经历的已经变成了他心中所学,随即参加科举,一举考中状元。”

黄一凡简单介绍了两部作品。

“如果单单分开这两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但如果拿两部作品来比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两位同样是考生,两位同样喜欢做梦。但一个做梦却是白日做梦,梦一醒什么也没得到。而另一个做梦,不但在梦中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与人,反而,他还将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变成了真实,最后高中状元。看到这里,我们不经要问,这是为什么?”

公开课是两堂课连在一起,所以,黄一凡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

最后,黄一凡说道:“不管是张生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君权神授。还是李生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最高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心即世界’。他都受到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便反应出了这种儒家理论。”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

这一节课讲完,黄一凡停止讲解,准备与学子互动。

“黄一凡先生,这一堂课您上得真精彩,没想到,古典文学竟然能与哲学联系在一起。”

一位学子站起来向黄一凡提问说道。

“这位同学,华国古典文学很多其实都是哲学。虽然明清小说哲学思想比较淡,但同样在书里能够体现不少哲学思想。”

黄一凡微笑的回答说道。

“黄一凡先生,您是赞同君权神授呢,还是心即世界呢?”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现在眼光来看,两者我都不认可。一方面,我不认可君权神授,另一方面我也不认可心即世界。我认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都不相同,没有贵贱之分,但我同样不赞同过于夸大个人的本质,‘心即世界’已经不是儒学了,而是玄学。”

黄一凡不时解释说道。

这个世界与前世虽然不一样,但这个世界的儒家学派同样灿烂辉煌。

刚才黄一凡所说的两者学派,一个对应的便是前世程朱理学,另一个对应的便是心学。

不过,这个世界对于这两种儒家学问并不是叫“理学”“心学”罢了。

“黄一凡先生,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在回答了几位学子之后,突然一位老者站起来向黄一凡提问。

“孔教授,当然可以。”

提问的是黄一凡很早就认识的孔书俊。

“既然黄一凡先生您将古典文学与儒家哲学相联系,那么,我想请问,您此前在‘人民日报’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不知道是哪家儒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