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第2/2页)

如果黄一凡小友说自己写的是楚辞体诗,那么,笔者上面的话就自当没说。

但如果黄一凡小友说自己的作品就是楚辞,那么,笔者说什么也要来说道说道的。

另外,黄一凡小友三首诗作当中引用了一个看起来很创新的兮字。这种兮体读来虽是气势不凡,但兮体诗在‘汉朝’之后引用甚少,并没有出过任何一篇引用兮体诗的名篇。我认为,这种‘兮体’并不是楚辞格式中的词句,应该算是黄一凡小友的自铸伪词。

最后补充一句,黄一凡小友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未免太小看了天下人。笔者虽然年迈,但眼睛没花,耳朵没耷,从不喝酒,一生干干净净,不知道是否我算不算是一个明白人。同时也不知道我这翻评价,黄一凡小友是否满意?”

不得不说,专家就是专家。

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楚辞,但是,关于楚辞的一系列文献记载还是能找得到的。

再加上程礼教授总结加工分析,这一篇评论的文章可是将黄一凡三首诗作彻底的给否了。

本来,对于程礼的文章,黄一凡是认为有道理的。

易水歌,垓下歌,以及大风歌。

三首诗作当中,其实就“易水歌”最具有艺术魅力。

这种艺术魅力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易水歌是在战国时期写的作品。

而大风歌和垓下歌则是在汉朝时期,或者是汉朝初期时候写的作品。

虽然楚辞在战国之后仍然在某种形容留传下来,但毕竟少了那一分原汁原味。

就像现在很多人能写出经典的唐诗宋词,五言七言一样,但却很难写出像诗经一样的文体。

其实也不是写不出诗经一样的文体,而是写不出诗经这种产生于先秦时期的那种独特味道。

几千年了,别说写出那个时期的诗体了,你想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都困难。

只是最后对于程礼评价自己的“自铸伪词”,黄一凡便有些恼火。

我这是“伪词”吗?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将前世经典楚辞拿来与这个世界分享。

不好好感谢我也就罢了,竟然说我这是伪词。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程礼”以一幅老学者模样的语气来教训黄一凡样子,黄一凡当真是不爽。

要知道,这种装逼式的风格黄一凡一般是拿来教育别人的。

如今被别人教育了一下,黄一凡能爽起来才怪。

想罢,黄一凡便再度回应:“曾经我记得秋水先生说过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我倒是认为,秋水先生可能话还没说完。秋水先生所要表达的,或许并不是‘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也许说的是‘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