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2/2页)

“我也认同楼上观点,黄一凡虽然厉害,但也只是比同龄人厉害,真要与这一些学术大师,甚至是武侠大师相比,这个,这个……不是我打击黄一凡,这根本就没有得比。”

“其实嘛,楼主你有些夸大了。虽然我也觉得黄一凡很有才,甚至我也很喜欢黄一凡。特别是两年之前黄一凡在水木BBS写的诗,我更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但佩服是一回事,认不认可也是一回事。诗写得再好,但比起宫白羽的学术理论来,还是要低一个格局的。

还记得大词人‘柳三’吗,柳三词写得好吧,当然好,不但好,而且好到了绝顶,连皇帝都对他的词赞不绝口。但后来怎么了,柳三连年科举,连年不中,皇帝一旨奏折说道:且去填词。这是什么意思?意思说的是,就是告诉他,以后你就别来科举了,别说你考不上,哪怕考上了也不会让你当官,还是好好的去填词吧。直到晚年,柳三更是充满了悲剧。不但生活过得凄惨无比,就连死去都无人收尸。最后还是那些仰慕柳三才华的妓女,一起出钱将柳三给埋了。”

水木学子都是比较理智的,哪里有像网络小说粉丝一样的坚定。

他们哪怕就是喜欢黄一凡,也只是理智性的喜欢,绝对不可能完全崇拜式的。

此时一翻分析下来,黄一凡哪怕再厉害,但要PK宫白羽,还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只是,就在这一些学子不时讨论之间,水木中文版块却是多了一条贴子。

这一条贴子刚开始出现之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毕竟,一个论坛这么大,几乎是每一分钟每一秒的时间里都有无数的用户,学子发表自己的贴子。

这一则贴子也是一样。

只是,当这一条贴子渐渐留言越来越多,一直被无数人的评论“人工置顶”之后,一众水木大学的学子,终于将目光放到了这一则暂时不知道是谁发出来的贴子上面。

【从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习武就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周武王《剑铭》中:“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则更是强调“以仁德为武”,至此“武”与“儒”便愈发不可分了。

然,这种武,这种侠却并不是以私剑的形式得以生存。私剑之侠只不过是他的表面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称之为侠的,只因一句:士为知己者死。也正因为“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才诞生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雄壮。】

这则贴子如此写道。

所有学子只是一看,都被最后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句子给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