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城里的流氓,把梦照亮(第2/4页)

这一个礼拜中的某天,张岳只是偶然“不经意”说了一句:现在我也代理了个XX电梯的牌子,现在不是XX工程要招标嘛。

这三X牌电梯代理商也不傻,他当然明白怎么回事儿。

一个礼拜后,工程招标开始,就张岳一个人去的,连个竞争对手都没有,他不中标谁中标?

案例二:酒水饮料推销员

黑社会头子张岳怎么还卖啤酒饮料了呢?

且说我市有个啤酒厂,这个啤酒不是难喝,那是非常难喝。在我市曾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很多城市也都有:

一个刑警审讯嫌疑犯:“你说还是不说!”

“……”嫌疑犯不说话。

“好,那你在这坐着吧,别睡了!”

“……”嫌疑犯还是不说话。

“……你有刚!”一天一夜过后,嫌疑犯还是什么都没说。

“报告政府!我想喝水!”

“现在我们队里没水,你要是招了,我出去给你弄点水去。”

“……”嫌疑犯还是什么都不说。

这时,刑警队队长进来了,很淡定的看了嫌疑犯一眼,然后缓慢而有力的说:

“小张,给他弄点XX啤酒去,他不是渴吗?让他喝!灌他喝!”

“!!……政府!!我全说了,我认罪,我啥都说,千万别让我喝XX啤酒啊!”

所以说,这啤酒忒难喝,难喝的程度有如满清十大酷刑。因为忒难喝,所以卖不出去。

啤酒厂要倒闭了这么办啊?厂长得想办法啊?厂长就找到张岳了。

“现在咱们市的啤酒市场都让外地啤酒占了,啤酒厂都快倒闭了,工人也快下岗了。张总是咱们市的社会名人,也照顾照顾咱们市的企业,想想办法呗?”

“行啊,我想想办法去,给我个独家代理吧?”

“谢谢张总了!”

“客气,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没出俩月,价格在1块5到3块之间的其它品牌啤酒在我市基本绝迹了,要么啤酒是6块钱以上的外地啤酒,要么是本地啤酒,再或者就是罐啤。当年我市消费能力比较低,市民只能咬牙喝张岳代理这个我市的啤酒,所以饭店里,啤酒总就存这么一种。

沈公子一喝啤酒就骂张岳。

张岳每次喝这啤酒时候也是皱着眉头,呲牙咧嘴,看起来挺难受,说:“真TMD难喝!再也不喝了!咱们整点白的吧!”

光这啤酒一项,张岳98-99年至少赚了几百万。

话说回来:我市这啤酒一旦喝习惯了,还真适应不了其它品牌的啤酒,二狗后来读大学时再喝别的啤酒感觉那都不是啤酒,因为我市这啤酒根本就不是啤酒的味。

终于有一次二狗在上海喝多了,小半杯黄酒没喝完然后又倒上了大半杯啤酒,一口干了下去后,忽然间热泪盈眶:我操,我想家了,我喝出了家乡的味道,家乡啤酒的味道,那浓浓的乡情,都在这半杯黄酒加半杯啤酒里。

案例三:……

总之,张岳赚钱的途径万万千,数钱数到手软。

赵红兵虽然名声不比张岳小,但赵红兵还真就没张岳那股土匪劲儿,别看张岳又卖电梯又卖啤酒的,这些事儿赵红兵还真未必做的来。

在吴老板这事儿解决以后,赵红兵和沈公子还真的短时间没事儿可做,成天发呆。

赵红兵等人发呆归发呆,但是真的有人崇拜他,二狗知道有个人崇拜他,由于这个人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也算是个重要人物,所以二狗简单介绍他,在下文中,二狗把他称为大志。

大志是农村人,上数100代都是农村人,包括大志也是农村户口,刚刚进城1、2年,举家从农村搬进了城里。中国在九十年代末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羡慕城市人生活的农村人经常漫无目的的有点积蓄就举家进城,希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这是历史的潮流,谁都无法逆转。

当农村人进城以后,才发现城市的生活之艰难。尤其是在我市,城里人的生活多数根本不如农村人,农村人起码饿不着,但在我市90年代末期,市民揭不开锅的多了。

大志的爸爸在农村的时候就开了个商店,赚了点钱,然后把乡下的地承包出去,带着钱搬进了城里,又在城里开了个商店,这个小商店生意不太好,但全家就得靠这个活着。生活,挺困难。

困难归困难,但是大志的爸爸还是要供大志读书。大志是家中的独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考高中落榜以后,被大志的爸爸送进了我市一所财经的中专学校,据说能就近的伺候大志,让大志安心读书,也是他父母决心进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九十年代末期,中专已经不需要努力的去“考”了,基本上,花钱就能上。望子成龙的大志爸爸每年至少要拿出一万元供大志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