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伪君子和真小人(第3/5页)

“不,这单生意我还真有点兴趣了,鲁道魁是个不入流的家伙,你们说吧,到底怎么回事。”罗华龙非但不走,反而翘起了二郎腿,轻轻地晃了起来。

罗华龙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他不肯走,当然不能赶他走。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把那件事说了出来。

这屋里的三个人都是学考古的,也是户外旅游爱好者,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天南地北的寻宝。事情要从两个月前说起,一位对西夏文化特别有兴趣的日本人,请他们去内蒙走一趟,找些跟黑水城有关的东西。

付钱的日本人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因为身体原因不便自己行动,双方约定一旦取得有价值的线索马上通知他,他坐飞机过来。每一次接受任务,这三个人也会自己考虑一下,一百多年前,除了俄罗斯和英国法国有人来黑水城寻宝外,日本人也把他们的魔爪伸向了这片大漠,当时的王爷是亲日派,不仅提供向导还提供粮食补给,甚至在额济纳的某块戈壁滩上还曾存在过一个日军的飞机场。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人也收获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具体他们带走了什么,又带走了多少谁都不知道。

既然那个日本人指明要去黑水城,十有八九他接触过当年日军带走的西夏文物,是不是那些流落异邦的文物中隐藏了什么秘密呢?黑水城宝藏的秘密世人皆知,不过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找到,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个秘密。三个年轻人带着疑问出发了,跑遍大漠,非但没有搞清这个秘密,反而越来越迷惑了。

古老的传说,和一位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蒙族老人传唱的民歌,内容大相径庭。如今蒙古长调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大部分的长调歌词内容都是关于草原,雄鹰,蓝天,白云,许多牧民是不识字的,回过头去,几百年前不识字的牧民更多,历史事件的确可能编成歌谣来流传。

种种迹象表明,黑水城的确是有一笔宝藏的,而那笔宝藏并不像传说的那样,统统倒在了黑水城内的一口井里。黑水城总面积只有四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一旦被人攻破,城主也自身难保。能当得起城主的人肯定是聪明人,聪明人就不会把最珍贵的东西放在最危险的地方。相对来说最安全的地方又是哪里呢?当然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千百年前的大漠不像现在这样满地沙砾,许多地方水草丰美,不论把财宝藏在哪里,都能躲过汉人的掠夺。

说了这么许多,眼镜男嗓子都干了,打开一只录音笔,把他们在牧区录下的蒙语长调放给罗华龙听。罗华龙听不懂蒙语,不过贾梅表示可以复制一份给他,带回去叫人翻译。

“如果我是黑将军,那个破城之夜肯定会想着保住性命,靠着那些藏在外面的财宝东山,将来重新武装一支队伍杀进城来。反过来说,如果那些宝藏全都埋在城里,汉人一旦占据,黑将军也就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说起宝藏,贾梅两眼晶亮。

“听起来你们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你们说的全都是可能,可能而已。”罗华龙不满意地摇着头。

“您说的对,在我们遇到那位老人之前,这一切仅仅是个可能。”高个子姑娘从那一大堆照片里挑出几张来递给罗华龙看,“这位老人有老人痴呆症,我们在路上遇到他时,他已经饿得快不行了。他不会说普通话,我们无法交流,不过我们还是把他带到了附近的蒙古包里。当地人说,这位老人一直独居,脾气很怪,从不跟人打交道。”

“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我们把老人送回他住的地方,就在他的家里,我们发现了这张羊皮。”贾梅接过话茬,同时再次掏出那张羊皮照片给罗华龙看。

“西夏文是李元昊正式称帝前命大臣野利仁荣用三年时间才创成的,共6000多字。这种文字从创制到消亡,大约经历了460年,是中国中古时期使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文字。既然你们是学考古的,有一点你们肯定也知道,传说中的黑将军是在李元昊之前几百年的人物,如果你们说的宝藏真的存在,应该不会用西夏文记载下来。”罗华龙听得很认真,当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您说的没错。西夏文的确是在黑将军之后几百年才有的,但是如果您搞清了那些长调里吟唱的内容,就会明白您那位对头为什么会找我们了,不早了,故事我们讲完了,您也可以回去了。”说到关键的地方,那个眼镜男忽然打住了。

罗华龙很不喜欢人家对他耍心眼,这个年轻人未免太不自量力,他对眼镜男有了很不好的印象。瞟一眼桌上散落的东西,手绘的路线图,还有两本厚厚的旅行日记,以及墙角里堆成小山的罐头和压缩食品,立刻猜到他们即将远行。不过既然对方这么明确地表示了不欢迎,他再不走就不合适了,罗华龙站起身来,有些失望地看了眼把他带到这里来的贾梅,什么话也没说就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