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做官与做事(第6/7页)

张扬向李长宇挥了挥手,把他迎到了画般上,船舱内安志远正悠闲自得的坐着,看到李长宇进来,他礼貌地站起身来,主动伸出手去,李长宇向前走了两步,热情地和安老握了握手道:“安老,我可是久仰您老的大名了!”

安志远笑了笑,打趣道:“我对你这位春阳的父母官也是慕名已久!”

两人笑着在桌前坐下,张扬让船家开船,从外面把卷帘放下,船舱内形成了一个临时的私密空间。

安志远为李长宇倒了一杯茶,李长宇客气的接过了,微笑道:“安老的行踪真是飘忽不定,自从我听说安老前来江城,距今有半个多月,可是每次想和安老相见,总是缘悭一面,唯有感叹安老行事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啊!”

安志远哈哈大笑,他和李长宇是第一次见面,可是从李长宇不凡的谈吐中已经看出此人绝非庸碌无为之辈,安志远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笑着望向门帘外的张扬道:“现在我算领教了,强将手下无弱兵,李书记能够重用张主任这样的年轻干部就证明了您的眼光非同寻常。”

李长宇露出谦逊的笑容,心道,可不是我重用他,是这厮硬赖上我了,可是心中对张扬丝毫没有反感,却感到一种庆幸,张扬如同一块政治上的璞玉,落在谁的手里,早晚一天都会散发出他应有的光彩,他已经意识到在自己帮助张扬的同时,张扬也在帮助自己,甚至可以说他对自己的帮助还要更大一些。李长宇道:“年轻人有闯劲,有冲劲,可是工作经验上还是有些不足,需要继续锻炼学习。”

安志远却并不同意李长宇的看法,他摇了摇头道:“你的这个看法我却不敢苟同,这几年我接触到内地不少领导干部,多数人给我的印象都是沉稳有余创意不足,可能我的话有些不当说。”

李长宇笑道:“安老但说无妨,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提倡的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好,李书记既然这么爽快,我也就没必要假惺惺说些奉承话了,内地的官场讲究平易近人,可是我觉得这个人字最为复杂,人分三六九等,大家口中都说着人人平等,可心里头却还是不自觉地把人划分成等级,现在国家提倡改革开放,每个领导干部都会高喊改革开放的口号,可是改革开放的真正意义他们又未必了解,江城劝我投资,春阳劝我投资,在你们打算说服我投资之前,有没有想过,我投资的方向何在?我觉得很多官员的心里存在着只要拉来我的投资,这就是他的政绩,这就是他的功劳,至于这笔资金去做什么,最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就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了。”

李长宇陷入沉思中,安志远虽然说的是普遍现象,可他何尝不存在这样的心理,他渴望政绩,渴望在春阳政治生涯的最后留下浓墨重彩的句号。安老的投资对他的意义何在?他首先考虑的并非是为春阳老百姓谋福祉,而是想用这笔投资的光环照亮自己前方的仕途,听到安老的这番话,李长宇感到有些惭愧了。

安志远道:“内地的官场还给我一个印象,就是上下级之间的等级森严,这就让很多官员的行事变得谨小慎微,他们做每件事都要考虑上层领导的喜好,力求面面俱到,所以我说他们沉稳有余,可是却没有什么开创性。让我感觉到多数的时间内地的官员是在做官,而不是在做事!”

李长宇叹了口气道:“改革的过程也是干部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过程。安老先生要多理解啊!”

安志远笑道:“所以我说像张扬这样具有如此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可真是难能可贵,李书记慧眼识才啊!”

李长宇笑了笑,心说这张扬给安老灌了什么迷魂药了,弄得老人家对他不吝赞美之词。

两人的谈话终于转入了正题,安志远向李长宇讲述了自己的初步构想,他是想在三年内逐步把清台山开发成在平海、北原两省有名的旅游景点,以两省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力求在五年内成为全国知名景点。

李长宇低声道:“开发旅游产业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环保绿色无污染,而且一旦操作成功,子孙后代受益无穷,可是我也征求过不少专家的意见,以清台山目前的条件并不适合搞旅游。”

安志远笑道:“条件适合了,谁还让我投资啊?”一句话说的李长宇笑了起来。

安志远道:“我回去后,会尽快和董事会拿出具体方案,先从改善通往清台山的道路情况做起,期间我会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全方位策划如何包装宣传清台山旅游的方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清台山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李长宇小心翼翼地问:“想要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安老打算投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