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梁德冷笑着看着何峰和薛冰离开,这就是官员,跑到这不切实际地说了一通,然后就开口借十万块钱。梁德敢打赌说薛冰借这十万块,根本就没有什么切实的依据,只是在他脑子里随便想出来一个数字而已。

何峰还说羞辱了他们,自己说错了什么了吗?他只不过是很实际地问了一下借了钱怎么来还,难道这都不应该吗?

薛冰说拿人格担保?他的人格能值十万元这样的巨款吗?我梁德可是要为这十万块钱对冠东村的村民们负责的。

要知道赚一点钱是多么的不容易。

梁德眼前浮现出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前,梁德刚刚九岁时候的一个冬夜,他跟父亲拉着一辆板车行走在海边的路上,海风夹着雪花,呼啸着抽打在脸上,脸像刀割一样的生疼。父亲在前面拉,梁德在后面推,他们拉的是是一车重重的粮食,要在天亮之前送到滨海市去。

凌晨,粮食总算送到了。雇主把一盆冰凉的熟地瓜干扔在了桌上,父子二人饿得顾不得凉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下子就把一盆子地瓜干一扫而光。回来的路上,车子已经变得很轻,父亲拉着梁德和一个小口袋,口袋里面有大半袋子玉米面,这就是父子俩辛苦了一夜拉货的报酬。

父亲就是因为这么辛苦才很早就病逝的,迫于家庭贫困,梁德小学没毕业就下来帮母亲拉车,赚钱养家,真是切实地知道每一分钱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都来之不易。

不错,冠东村是有了钱了,可那也是他梁德带着头辛辛苦苦地干出来的。做队长的时候,总是他推第一车,推着上千斤的小车在松软的土地里压出车辙,别人再往里推;做书记的时候,他带着头蹲守在地里,饭在地里吃,会在地里开,半月半月的不回家,没白没黑的干,这才换来了亩产超千斤的红旗,冠东村自此名震滨海市。

今天这个叫薛冰的,单凭着自己父亲的老家是陈家夼乡,跟自己拉拉老乡关系,就想轻易地把十万块拿走?梁德感觉这个家伙真是没经历过什么世事,心中甚至对其有点轻蔑。那天梁德跟薛冰喝酒,还觉得他性情豪爽,谈吐也不错,值得一交,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张狂的有点不知自己是谁的家伙而已。

对梁德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薛冰回招待所的腿变得特别的沉重。虽然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可是真的到了没有希望的时候,这种沮丧的滋味真不是人受的。

薛冰不知道该如何回去跟乡里面交代,虽然他是一把手,可以不用向乡里面的其他干部汇报工作,可是乡里面的干部们如果知道他在县里碰了一鼻子灰,会怎样看待他那?

薛冰想到他当着全体干部的面红口白牙地说要解决水源问题,现在却一点办法也拿不出来,看来他在乡里的威信还没有树立起来就已经丧失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薛冰想要烧起的第一把火竟然烧到了自身,他甚至埋怨自己不该急躁地就提出打井的方案,如果他像几个前任镇党委书记一样,不做什么激进的动作,熬它三五年,说不定上级领导考虑到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能把他调离这个穷困的山乡。

去陈家夼乡的客车早已经开走了,今天他还是回不了乡里,回到了招待所的薛冰躺在床上,宿酒搞得他的头是那么的难受,想要睡一会,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些天的事情在脑海里一幕一幕的闪现。

难道要被眼前这点困难困住吗?薛冰有些不甘心地问自己。不行,他绝不是一个可以无所作为的人。不论什么难题都应该有解决的办法的,可这个办法在哪里那?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不是他本身的问题?薛冰想到了自从被降职以来,他的心始终处于一个浮躁的状态,一味地想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他是不是被这种的心态困住了?

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尤其是今天到梁德那里借钱,梁德会如何想他今天的行为?一个基本不相识的陌生人,突然登门说要借十万块钱这么大的一笔巨款,换到是自己心里会怎么想?他能够仅仅让对方用人格担保就拿走十万块吗?

肯定不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却还振振有词地责问别人,薛冰不由得为他今天在梁德那的表现感到羞愧。自己根本就没有全面的考虑这笔钱应该怎么借,怎么去还。设身处地为梁德想一想,他对自己的态度还算客气的那。

忽然想起了张涛那天对自己说的淡然,看来他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蒙蔽了头脑,有些不能去真正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想到这里,薛冰站了起来,他觉得应该去找梁德道歉,为自己无端的指责人家道歉。从昨天两人一起喝酒的情况来看,薛冰认为梁德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就算他不肯借钱,自己也想要交这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