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鉴定(下)(第2/4页)

韦华曾经在国外生活过几年,在国内古玩热兴起的时候,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不过韦华并没有在国内和那些古玩商人们竞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

因为韦华知道,在近代的这一百多年里,由于各种战乱,流失在国外的珍贵古董,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现有的文物。

当韦华不动声色的在欧洲各国收购文物的时候,他发现,和自己有相同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在好几次的拍卖会上,他都曾经遇到过国人竞拍。

这把青铜剑就是如此,本来韦华用三万英镑就能将其买下的,就是因为一个同胞的参与,韦华最后花了整整八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足足有一百多万。

现在秦风竟然敢说是假的,韦华自觉抓住了秦风的小辫子,他想看看这小子还能不能再嚣张?

看着满脸得意的韦华,秦风悠悠说道:“韦老板,国外的月亮,未必就比国内的圆啊……”

“嗯?小秦,你话是什么意思?”

韦华这次是真生气了,看走眼就走眼呗,谁也不会拿秦风怎么样。但是看错了不承认,这品质就有些问题了。

韦华也是久居上位的人,他这一绷起脸来,身上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像是秦风身边的冯永康等人,都感觉到了一阵不自然,这就是一种由财富和身份地位营造出来的“威势!”

“没什么意思,韦老板,假的就是假的,我不能说他是真的吧?”秦风微微眯缝起了眼睛,韦华身上的气势。对他起不了半点的作用。

随手将青铜剑摆回到了架子上,秦风说道:“这青铜剑的器形什么都是对的,用料的配方应该是出自古方,各种金属的搭配都没错,做旧也能以假乱真……”

“不过……”

秦风话题一转。说道:“不过战国晚期大学者荀子曾经说过: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场内不乏大师级的学者,秦风话声未落。甘亚夫就出言问道:“秦风,你说的是荀子的制剑论?”

“不错,甘老师您看,这把剑的材料配方都对,但工艺师却是出了点问题。

甘老师,你看这里剑的纹理走向,显然这是从被剥离出来的,也就是说,制造这把剑的材料,远不止做了这一把……”

指着剑身上美丽的纹理,秦风摇头道:“可是在古代制作青铜剑的时候,都是用剑范浇铸出来的,真假还用多说吗?”

道理其实很简单,像这种高仿的青铜器,制假成本太高,造假者自然不愿意一次只打制一把。

所以他们会先用材料烧制出那种青铜来,然后再用机器将其切割成一把把宝剑的形状,最后进行磨制,但机器切割出来的痕迹,却是无法完全消除掉的。

“小秦,你说的没错……”

沿着秦风所指的地方看了足足有十分钟,甘亚夫长吁了口气,看向韦华,说道:“韦总,这……这是把高仿的战国青铜剑。”

“这……这不可能啊,我……这把青铜剑可是从国外收来的!”

韦华闻言脑子有些发蒙,在他的思想里,国内古玩行造假无数,但是在外国人是很遵守法律的,他从八十年代初就出过国,从来没买到过什么假货。

“韦总,小秦说的没错,国外的月亮,未必就比国内的圆!”

甘亚夫重复了一遍秦风的那句话,苦笑道:“这几年我们鉴定了不少从国外回收过来的文物,也发现其中有许多赝品和高仿品,应该是那些不良制假商,已经将目光盯在了国外……”

“真的是假的?”

韦华的声音有些苦涩,今儿这面子可真是丢大发了,幸亏自己没对人说过这把青铜剑是多少钱收的,否则恐怕明儿就会传遍整个京城古玩行了。

“是假的……”

甘亚夫点了点头,说道:“韦总,以后去国外拍古董,最好还是参加那些大的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那些地方,制假者是渗入不进去的。”

在国外,经过会有一些家庭式的拍卖会,往往在一个小镇或者一个村子里举行,那些制假者就会抓住这种机会,花钱买通当地的居民,来演出这么一出戏来。

而那些世界知名的拍卖行,为了自身的信誉,对拍品的审核却是十分严谨的,像这种高仿赝品,是很难进入到大型拍卖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