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扬首奋蹄 第82节 见缝插针(第3/4页)

两个小时不间断的游泳足以让人精疲力竭,即便是赵国栋一直保持着匀速游动也一样感到一丝疲惫,至于王甫美和林冰两口子以及甘萍两口子早已经坐在了椅子上享受着劳累后的放松了。

“小赵,你体力相当好啊,难怪敢去洪水里救人。”甘萍披着一条宽大的浴巾在肩上,遮掩去了胸前的大半风光,但是两条白嫩的大腿却煞是晃人眼。

“甘省长,千万别再提这件事情,我都快要成了神经质了,听见有人提起这事儿头就发胀,本来就一件偶然事件,就能被那些个记者借题发挥炒得沸沸扬扬,我都快要给他们磕头作揖求他们别再把镜头对准我了,这抗洪救灾一个月里,难道说几省舍己救人力挽狂澜的英雄事迹还少了?就非得揪住我不放?”赵国栋连连摇头,显然是真被这件事情折腾得不行。

“别人求都求不到的好事儿,怎么到你身上却成了麻烦事似的?小赵,你是不是太矫情了?”甘萍和赵国栋也是比较熟悉了,通过林冰的牵线搭桥,这一年里总有那么几次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有时候说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时候也就是纯粹的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甘萍也觉得赵国栋这人不俗,眼光和见识都还是有些,渐渐的也就接纳了这个朋友。

“甘省长,我不是矫情,说实话,真要有机会能出出风头,吸引上边领导关注,谁不愿意?可你的看是啥事儿,像这种事情除了证明你道德水平外,其他还能证明什么?说难听一点,你辛辛苦苦干出其他成绩,保不准儿就被这光芒压过,领导就知道你能见义勇为,可是见义勇为就能担起更重的担子么?”

在甘萍面前赵国栋也很坦率,“我觉得我本职工作做出的成绩远胜于那一个救人的事情,我不想因为救人这桩事儿让领导忽略了我作为宁陵市委常委、西江区委书记兼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这个本分做出的实绩。”

“说得好!”甘萍沉声赞赏:“见义勇为不过是一般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特定环境特定时段固然值得宣传,但若是领导因此而忽略了你本职工作做出的成绩,那反为不美了,国栋,你脑瓜子很清醒啊。”

“甘省长,不清醒不行啊,我们宁陵本来经济就落后,得一门心思放在发展经济上才行,整天把精神放在那上边,那也不能当饭吃。”赵国栋话头一转:“甘省长,我们宁陵正在全力打造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基地,国电公司已经通过了这一计划,但是打造这样一个行业基地对于我们宁陵这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地方来说难度不小,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短板缺陷,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得在其他方面多下苦功,比如我们宁陵的职教。”

甘萍笑了起来,伸出纤指点了点,“小赵,你是啥时候都不忘替你们哪儿吆喝吆喝啊,怎么又有啥新鲜东西要抖落出来啊?”

“嗯,甘省长,我是这样想的,这个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基地涉及行业主要是机械设备制造为主,急需车、钳、铣、刨以及数控机床使用等等这一类机械加工类的技术工种,这对于我们宁陵这个缺乏工业基础的城市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如果在熟练技术工人培养培训方面方面我们不能建立起一条相对完善且持续的培训体系,我担心我们这个制造基地可能只能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被其他城市夺走,尤其是在目前市场配置资源要素越来越重要时,行政计划只能起到最初的外部推动作用,而后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即我们宁陵是否具备了打造成为这个基地的实力。”

甘萍对于赵国栋的思路敏捷宽泛尤其激赏,从打造这个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基地他就能看到宁陵现在欠缺的不足,筹谋着怎么弥补完善这些不足,而不像有些人满足于这个基地已经争取到手,就等着坐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了,仅仅是这份敬业的心思就不是一般人能比,更不用说还能琢磨出这样一条道来。

“国栋,你可真会见缝插针啊,嗯,你想在职教上做文章?”甘萍凝神问道。

“对!甘省长,你在分管文教这一线,宁陵底子薄,但是这条路我们必须要走,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个基地建设规划,我们不能浪费,我打算要有选择性把我们宁陵,嗯,准确的说是西江区一两所普通高级中学转为职业中学或者中专,当然我最属意的是能把一所正规中专转为职业中专,那样我们可以大大加快建设进度,但是西江区里没有,我只能作一番努力,不行,就只能落在西江区这边了。”赵国栋耸耸肩。

“国栋,你的想法很好,其实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十分发达,比如德国,我到德国去考察过,发现他们尤其重视对专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培养,这也是他们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科技发达的主要原因,一个专业技术工人其重要性和薪酬甚至远远高于一个管理人员,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尚未意识到这一点。”甘萍感慨的道,“你能想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