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064节 政治(第2/3页)

“蔡哥,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赵国栋也是心潮澎湃,蔡正阳的目光相当锐利,嗅觉更是灵敏,简直就是天生政治家料子,虽然采取国家经贸委不过两个多月,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非两个多月前在省交通厅可比。

“嗯,我一直在琢磨,既然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试点已经取得了成果,为什么不可以在在这些集体企业性质的乡镇企业上来全面推开呢?眼下外资进入中国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各级政府都是敞开怀抱欢迎,几乎是半买半送的将很多本来有着相当优势的品牌和产业拱手让出,深怕不让外资进入、不搞合资企业就是思想保守不开放的表现,这和许多地方政府对于私营企业却是打压的态度截然不同,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型地崇洋媚外?”

赵国栋默然,在他的印象中,这种对外资的过分热情偏爱和对国内私人资本的歧视偏见一只要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才会逐渐有所改善,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政策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地一个特点。

“我个人的看法乡镇企业完全可以放开进行改制,但是在改制之前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规范审计和财务制度,建立完善而又严谨地评估体系,采取分阶段分批次分门别类的进行改制,也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试点,取得成效之后,再全面推开。改制方式一样可以进行探索,尤其是可以借鉴诸城和安都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经验。”

“蔡哥,你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你现在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你这个观点一旦抛出来就有可能遭遇无数明枪暗箭的追杀,这可不比你在安都搞一搞试点那样简单,出了问题还有当时地宁书记和苏省长帮你顶着,而现在的你,也许就是灭顶之灾。”赵国栋知道蔡正阳恐怕在酝酿着什么,他忍不住提醒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的改革先行者往往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不知道蔡正阳是否作好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雨过总会天青。”蔡正阳悠然道。

“但是这场雨也许就是一场狂风骤雨。”赵国栋再度提醒。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蔡正阳反问,目光犀利无比,直刺赵国栋心灵深处。

赵国栋心念几转,沉吟了好一阵之后才道:“我建议蔡哥你可以采取和缓一些的方式来处理。嗯,比如你可以在一些官方杂志期刊这一类的东西上多发表一些这种探索和探讨性的文章,也可以注明只是个人看法和理解,不代表官方意见,这样既可以表现自己地意见,也可以说是带有一定的半官方意义,让中央高层也能够看到你的想法和意图,展示你对改革的设想,我感觉到这是我们国家改革必经之路,只是走的早迟而已,而走得早无疑比走得晚好。另外也可以和宁省长商量一下,在安原选择试点地区,比如绵州或者建阳这些具有典型意义地地区来试点,这样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和经验。”

蔡正阳点点头,赵国栋这个建议虽然从本质上无法回避问题核心,但是却能够有效地缓解外来质方的对立情绪,至少可以建立一个互动地探讨氛围,而不至于一下子将问题尖锐化。

至于说在安原试点,他也和宁法探讨过,宁法态度相当鲜明,而且明确表示要试点就要在乡镇企业最为发达的安都、建阳进行试点,力争取得成效,当然蔡正阳也隐隐知晓宁法是需要在党地十五大之前为中西部地区改革树立一支标竿,或者用庸俗一点说法,也是要为他自己在安原担任一年多的省长向中央高层展示自己的魄力和取得的成绩。

“国栋,看来你比我想得更周全慎密一些,在这一点上我有些理想化了。”

蔡正阳叹了一口气,短短两个多月他也已经体会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高层一样充满了斗争和交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层的交锋更多是从理念观点的差异而导致的角力,或者说得更深一点,那就是代表着各自所属的巨大群体的利益和观念的差异,这样的角力对抗也是恒久而持续的,即便是暂时的妥协那也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和坚守。

中央高层观点上的差异甚至角力无可避免的会一样延续到地方,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你就可以看到政治版图上的这一片***的热土上其实一样有着影影幢幢的碰撞,观念上的碰撞,利益上的碰撞,具体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变化甚至每一个政策,这就是政治。

熊正林和柳道源都注意到了蔡正阳和赵国栋神容肃穆的在一旁交谈着。

柳道源有些遗憾,赵国栋应该是一颗相当耀眼的明日之星,虽然现在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十年后上到一个像自己这样的位置上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