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有隙必乘 无孔不入(第3/4页)

  全场嘘声一片,据主持人解释,这是用上千斤普洱原茶熬制风干的,工序已经失传,一年前在北京的拍卖会上,一克清宫茶膏的叫价是一万元,而本块熬制于清同治年间,比京城拍卖的还要早,估价一百二十万是个保守数字,后又经几位品尝着频频点头赞口不绝,这位说有暖胃功效,那位讲有减肥、降脂功效;还有位本身就喜欢普洱的专家摆活了一通茶马古道的故事,大讲了一番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等等诸多功效,观众席没尝上的也被唆得蠢蠢欲动了。

  很热闹,不过仅仅是个观摩,同时也是为后期开始的拍卖会作铺垫,中州几家拍卖行在会上就已经把邀请给做了。一直延续到晚十点结束,从演播大厅出到大院,又有奇景可供观瞻了,原本在大厅坐着貌似不起眼的人物,出了门就看得出身价来,奔驰宝马有若干辆,还有辆少见的敞篷款,奥迪在这地方跟自行车样,都不好意思停到好车位上。散场三三两两同一圈子寒喧着,倒有不少人对已经看中的宝贝说长道短,讨论的中心倒是中旬开始的拍卖会,在现时的市场条件下,收藏未必不是一个投资方式,只要是个投资方式,总会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财富精英们津津乐道。

  盛小珊几乎是快散场才出来的,先安排随同一起来的乔乔打车回去,自己却是步行了不远,站在电视台的街口,稍等了片刻,一辆黑色的奥迪驶过身边,车窗缓缓放下,盛小珊把一样东西递进车窗里,话也没说,车直接走了,盛小珊却是自顾着拦了辆出租车走了。

  一个多月来,一直是这样的,现场摄录名流的服饰倒也没假,确实也见识了不少名媛的华贵装扮,不过更重要的目的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黑色的奥迪疾驰着,一直未停,从市区转到了机场路,高速行驶了二十分钟,停到了机场的停车场,人未下车,在车里把盛小珊交给的东西拿出来,是记忆棒。人是寇仲,把记忆棒插进读卡装置里,拷贝进了电脑,放在掌上看着现场,声音是关的,每期的时间都很长,需要从头看到尾,没看多久,似乎是看到目标,伸手一掂键盘,画面静止了,是一位风姿绰约,坐在观众席中间不怎么起眼的,很漂亮的女人。

  看了很久,这个叫徐凤飞的女人对于他很陌生,虽然是个远景,但从眉眼的顾盼中看得出是个美人胎子,这么个美人胎子,倒是挺像个妈咪的,一个举办了九期鉴宝节目,从第六期开始就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果如师爸所料出现了,但出现的很诡异,到现在,三个师兄弟连这位神秘女人的下榻宾馆都没有查到,甚至怀疑这位用了化名,盛小珊淘到的贵宾登记簿上,根本没有出现过什么徐凤飞的名字。

  看了很久,直到手机定好的闹钟响时,寇仲才扣下电脑,进了候机大厅。

  在接机?应该是……当机场广播响起,从昆明到中州的CN756次航班即将到达时,寇仲下意识地起身了,站到了甬道门口,等了不久,远远的下车进通道的人群涌过,瘦高的师爸戴着一顶草帽,很是显眼,招着手,像来了个远足归家的驴友,乐呵呵拍着寇仲宽厚的肩膀。

  对,是古清治,不但没死,还像重生了,发黑眉墨,步履矫健,顶多像五十开外的老头,那还有半分老态龙钟以及仙风道骨,如果乍站到眼前,恐怕帅朗也未必敢认。

  替师爸拎着不重的旅行包,一直出了候机厅,上了车,未开之时,古清治倒是兴致先来,问着刚刚结束的最后一期鉴宝节目,寇仲知道所指为何,点点头,把待机的笔记本掀开,递给师爸:“就是她……连来了三期,我们都不知道人怎么来的,怎么走的。”

  “呵呵,我们不清楚对方,对方照样不清楚我们……我们在投石问路,他们也静观其变,这个不要急,真正的局做好了,不怕时间长短。”古清治合上电脑,交给寇仲,貌似很轻松,根本没有当回事,只是随意地问着:“那头的情况如何。”

  寇仲心里咯噔一下,摇摇头,细细说上了,一说二说,说到捅了景区老窝,明显地听到了古清治嘴皮子咂巴声,跟着很不悦地斥道:“威胁,要么有威胁,让他患得患失徐而图之;要么一棍子敲死不留后话;是让他感到威胁,而不是危险……这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嗅到危险,再坐下谈的机会恐怕都没有了。”

  “咂……这个,大师哥主持的,本来是按这个思路来的,不过吴奇刚和景区批发接触以后,好像里头利润挺大,就动心思了。师哥的意思是,要不干脆让奇刚去办这事,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寇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