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灾害预警(第2/3页)

花了些时间把论证做完,转到下个课题,武器设计。

此时的试验飞剑第二版是早前为筑基期定制的,等金丹时肯定会跟不上时代。

玉剑山的传承比较奇葩,核心传承是可斩七情六欲的斩情剑,之外并无强制,秘典轩里收纳有无数手段,爱练哪种练哪种。

于是玉剑山有了三个流派,以青石峰、灵石峰大部分人为代表的气修既练气士,以玉石峰、金石峰为代表的剑修,和各种非典型修士。

沈文剑明显属于非典型修士,拥有满值灵气亲和度的他,在使用练气士手段时,他的真元耗费还要高于普通练气士,另一方面由于灵根的关系,他又无法成为正经剑修。

所以他的武器只能自己定制,无法假手他人。

考虑到金丹期修士对环境、对自身的认知已经到很高的水平,这把飞剑若要加载双刀,必须是完全体形态的惯用刀。

他的惯用刀总长度是五尺八分,假如这个世界的人类身高与他原来的世界一致,那么依据成年人的脑袋平均长度为参照,一尺约为二十八到三十厘米,一把全尺寸斩马刀的长度就有一点七米上下,于是就产生了个难题。

一点七米以上的剑,加上剑匣,无论如何背在背上都会影响步行,何况考虑到空气动力因素,组合而成的飞剑肯定还不止一点七米。

惯用刀太长,是制作第二版时缩减双刀尺寸的原因之一。

金丹期飞剑若想挂载全尺寸斩马刀,必然要用到缩放技术。

于是又碰到个难题。

沈文剑有个长老外公,能读到很多普通弟子读不到的典籍,知识储备没有问题。可是物随意变的符文,必须要金丹期才有足够的真元启动。

消耗不小,若在连续战斗中断续使用物随意变的符文,即使金丹期也是不小的负担,其实是真元的一种浪费。

另外,沈文剑的刀具上不能刻录符文,他的特殊真元会使工作中的符文失效并对符文本身产生极大的磨损,用更强也更贵的材料可以略微改善,但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起码现阶段他还没找到方法。意味着所有的功能符文必须在飞剑主结构上。

经过一堆灵气/真元公式的计算,设计中沈文剑估算过金丹期真元最低值与最高值的跨度,最终放弃还是放弃了第二版的挂载模式,最后决定造两把。

一把纯飞剑,不过没钱,暂时不造。

另一把是准备放在芥子袋里备用的双刀飞剑。

这把双刀飞剑和第二版长相、重量、铭纹套路都不同,把刀背后半段加了一层,成为两套轻、薄的刀具悬架,能让刀飘着并以不超过奔马的缓慢速度移动,可以拼合成前半中间镂空的叉型双刃剑,组合前后都无法载重,悬架基本仅是个回收系统。

完成设计,然后是制作的准备工作。

嗯……现在也是有徒弟的人了,总不好因为熔炉的关系让徒弟们也住在高热地区。

跑去又申请了一块地,在远离竹林的方向加了五丈长,然后整块地基边缘向山路方向推了一丈。

山路变窄了,之后还要在外面加土盖石板拓宽,这都是后勤处的事情不用沈文剑去操心。

此时地基为长十五丈,宽五丈,角落为竹林。

这一改建,就显示出飞砖的优势了。

花钱从内务处找几个工匠,又召唤了十多个师兄弟帮忙搬家具,在刘香香目瞪口呆中砖头乱飞,只用了不到三小时就完成了改建!

“师父好厉害啊!”刘香香兴奋拍手。

“这是我独门技艺,想学吗?”沈文剑得瑟起来。

刘香湘拼命点头。

拿出个册子给她。

“这是秘籍,看不懂再问我。”

秘籍什么的自然是吹牛的,其实就是本整理过的开发日志,飞砖本来就只需练气期就能简单遥控,修为高能多指挥一些。

飞砖的重点是独家印记,通过观想形成包含个人图形的固定小阵法,再以自身几滴精血混合朱砂等材料制符用于炼制飞砖中的树根状材料,盖章成型后通过包含阵法的个人图形建立联系渠道,就能遥控了。

说起来简单,实际学习中还是有不少困难的,毕竟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受成长环境的限制,有些沈文剑写给自己看的语句,刘香湘不一定能理解,他也不一定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那时候就要学习更多周边知识。

把香湘丢去学习,沈文剑则开始造炼器房。

改建只占用了新增地皮的一部分,拆掉之前烧砖的炉子,还有大约七八十平米空着。

现在钱还有不少,沈文剑也没执意自己一个人弄,去找了工匠,到玉山镇弄来石料,花了几天在外侧造了一排炉子。

除了基本的制作飞砖、熔炼金属功能,新的组合增加了模具热处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