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何时来渡

石室里面的无乐慧师沉默了一阵,接着便又开口道:“你不需要道歉,那件事本来就不是你的过错,真要追究责任,始作俑者便是我的半身,你不过是被牵扯在我与她的恩怨当中,无辜受到了连累,而我从来不曾怪过你。”

端木正道:“那你现在又为何禁足自己?”

“那日意外发生后,我自觉六根不净,反省自身,发现有许多佛门禅意,我自以为懂了,其实只懂了些皮毛,便在那洋洋得意,以为得了佛祖真传,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可笑又可怜,于是我立下誓言,不证菩提,永不出关!”

沉默了一会,石室中传出一声叹息,只听无乐慧师又道:“这也是为了解决我与她的宿命恩怨,过去我总是选择逃避,以为只要不与她发生纠葛,便能避开命劫,如今才知道,有些事情你越是逃避,便越是避不了。但要解决这累世积累的因果恩怨,非目前的我能够做到,要找办法,唯有从佛法中寻。”

端木正叹道:“其实,逃避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可你逃避得不够彻底,只是在身体上逃避了,心灵上却没有逃避她,反而一直惦记着她,所以才迟迟无法解决彼此的恩怨,反而越积越深。佛门有一则通俗故事,讲的是老和尚和小和尚过河,途中碰见了一名女子,最后老和尚背女子过河的事,你便是故事里的小和尚,表面上不说,心里却一直惦记着。”

这则故事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广,讲的是有一天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美貌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于是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出口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方才叹道:“我在过完河后早已将人放下,你却到现在还放不下。”

这则故事虽然简单,寓意却是深刻,许多人自以为懂了,其实压根没懂,有些人或许懂了,可要他们放下“美貌女子”,他们也绝对放不下。

端木正劝导:“执着是苦,你先是执着于逃避,如今又执着于消除,但无论哪一种皆是执着,‘不证菩提,永不出关’,你想证的真的是菩提吗?你用誓言禁足自己,本质便是你放不下,无论逃避还是消除,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越缠越紧,你为何不试着放下?”

“我现在不正是在努力放下?”无乐慧师反问。

“放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努力,当你想放下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放下了,而努力便意味着你执着了,意味着你根本不想放下。”

“‘放下’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困难,许多高僧明知放下便能觉悟,可到死也不曾放下。因为他们太想放下,以至于‘放下’反倒成了心魔。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谁又辨得清呢?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诸法皆空,一切皆是梦幻泡影,我求佛拜佛,苦学佛法又是为何?

都说放下执着便得觉悟,可如果放下执着之后不得觉悟呢?那些个没有执着,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人,难道一个个都觉悟成佛了吗?就我所见,庸碌无能之辈反倒是多数。”

端木正叹道:“佛法非我所长,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我也读过《金刚经》,上面写‘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

菩萨问,是什么缘故?

佛答,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无乐慧师冷笑:“你说的经文后面还有一段,怎么不往下说?

佛问须菩提,是否能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

菩萨答不可。

佛问缘由,菩萨答,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

佛说,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

如果我能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早已证见菩提,何须闭关修行?我正在做的,恰恰是你所说的,你为何还要来逼我?”

端木正正欲反驳,却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可不是来跟无乐慧师吵架,就算辩赢了也毫无意义,于是改口道:“我却是差点起了嗔念,生出争执心,若要辩论佛法经义,我本就不如你,争论这些也没有意义,我只是觉得,你不该犹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