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扣帽子(第6/7页)

大乘佛法的问题摆在那里,确实有致命缺陷,也确实崩溃在即,大乘佛法一旦崩溃,佛门实力必然大大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修练大乘佛法的佛门弟子纷纷背叛佛门转而加入魔门,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三个和尚甚至已经注意到了,被他们救下的韩老头看着他们的目光也充满警戒,请他们过来的那几个联盟的道君同样有意无意离他们远了一些,谢小玉的话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更让三个和尚感到恐慌的是,这番话如果传到中土,对空蝉一脉绝对是极大的打击。

佛、道两门有很多人联络悬空寺,望海三人之所以过来,就是得到某个联盟的请托,对方想利用悬空寺抗衡太虚门和九曜派,同样也想趁这个机会插上一脚,为将来谋一条退路。

空蝉祖师可能是异族探子的流言一旦散播开来,大家肯定会对空蝉一脉敬而远之,再和悬空寺合作就不是互相利用,而是自寻死路,就算有人敢这么做,旁边的人也会群起而攻。

两边仍旧对峙着,谢小玉说的那番话却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在临海城散播开来。

此刻人心惶惶,自然对这类话题异常敏感,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推波助澜。

经历了九曜之变和诬陷风波,谢小玉越来越重视舆论的控制,他的手下专门有一批人替他散播消息。

换成其他地方,要说佛门的坏话绝对不是容易的事,万年来,佛门信仰深入人心,到处都有佛门信徒,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替佛门说话。

好在这里是天宝州,天宝州一向都是道门的地盘,对佛门严防死守,所以佛门的影响力极弱,根本没人替佛门说话,谢小玉的话最先在天宝州的人中散播开来,速度快到极点。

等到这番话传到从中土过来的人耳中,终于有人替佛门说话了。

中土过来的人中有一些佛门信徒,不过信徒的数量毕竟是少数,笃信佛门的人更少之又少,大多数信徒抱着信其有、求保佑的心态;可现在他们人在天宝州,这里全都由道门掌控,是道门带他们逃亡出海,从头到尾与佛门无关,很多信徒早就见机转向,就算帮佛门说几句话也不会太坚持。

虔诚信佛、一心为佛门辩解的人也有,不过没人想听他们说什么,而且都把他们当傻子看待,大家都猜这些人会被踢出去,而且是全家一起被踢。

短短半个时辰,消息就传遍整座临海城,一股浓烈的猜忌、怀疑、愤怒、厌恶的情绪蒸腾而起,弥漫在临海城上空。

这些负面的情感丝丝缕缕融入谢小玉的神魂中,被他的灵虚分身吸收进去。

三个老和尚全都眼睛一亮,为首的望海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施主也修练了神道法门,怪不得施主进展如此神速。”

一名和尚朝着李光宗一指,道:“这个也是。”

一名和尚勃然大怒道:“你等也走愿力之路,吸收愿力增进修为,难道就不怕愿力崩溃,祸害无穷?”

三个和尚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将谢小玉也拖下水再说。

望海三人很清楚这话站不住脚,大乘佛法和神道不是一回事,大乘佛法的问题是借债还债,债上累债,贻害后人;神道更近似于借债买地,然后自己耕种,万一遇上天灾,同样会让人倾家荡产,不过危害仅限于此,不会蔓延。

谢小玉明白望海的意图,也知道有办法辩驳,不过他并不打算那么做,否则最后只会变成口舌之争,他更明白这些和尚巴不得如此,这样一来,两边就会卷入口水战,他对空蝉的质疑就会被人淡忘。

所以谢小玉必须另想破解之法,不能和空蝉一脉纠缠不休。

问题是,这个破解之法没那么容易找到。

神道法门的核心就是借债,这个本质不可能改变,更糟糕的是,愿力根本不受控制,人心贪婪,总会生出无数欲念,所以会有愿望,很多人喜欢随意发愿,反正发愿不费力气。

到目前为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缩小规模,接受小范围的愿力供养,这样就算愿力崩塌,问题也不会太大,所以大乘佛法崩溃了,但是秘密传承的密宗则问题不大,可惜这对谢小玉同样不合适。

源头控制不住,只有往其他方向想办法。

中间这一段也不用考虑,吸收愿力同样很难控制,大乘佛法的困局就是最好的教训,谢小玉只能将目光转向愿力的去处。

当年神皇建立神道,是将愿力直接转化为战力,所以神道大军一开始所向披靡,可一旦愿力崩溃,战力也随之消失,还变得加倍孱弱,辉煌一时的神皇帝国钟因此陷落。

大乘佛法则是将愿力用来提升修练速度,愿力崩溃,修为自然大幅倒退。

最聪明的反倒是一直被认为愚昧、不开化的土蛮,他们是将愿力兑换成辅助类的神通,比如滴血重生,就算愿力崩溃,神通消失,那些滴血重生的人也不会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