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佛门(第5/8页)

“你找到家人了?”洪伦海没计较谢小玉的无礼。他已经想通了,变成花布包袱总好过被塞进纳物袋里。

“我找到了小妹,她看起来不错。”谢小玉心里高兴,说话也显得轻松。

“那还等什么?找到人之后表明身分带着人跑路,小心夜长梦多。”洪伦海嚷着。

谢小玉微微皱了皱眉。他自己都一身麻烦,实在不想让家人跟着他一起担惊受怕。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着吧,有你倒楣的时候。”洪伦海怒道。他最讨厌的就是被人无视。

谢小玉心中烦乱,干脆埋头赶路。

裕泰行的商队走得并不快,所以很快就赶上了。

商队中间是一辆辆大车,前后左右全都有骑着马的人紧紧跟随。这些人有的是裕泰行的保镖,不过更多的是镖行的趟子手。最前面一匹马上插着一支旗杆,上面写着“神威”二字。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马骑、有车坐,还有人徒步而行。这些人有的是裕泰行的伙计和镖行的镖师,也有一些是跟着商队前进的散客。

越往北,路上越不太平。别说孤身一人,就是三五成群也没用,沿路不知道有多少抢匪盗贼,所以很多北上的人会等候大商行经过,然后跟着商行一起走。

对于商行来说,只要载的不是太贵重的货物,一般不会拒绝散客同行。一来是结个人缘,二来也是为了人多势众。

谢小玉装成一个散客混入人群中。

他并不急着靠近中间那辆大车,太急的话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这一走就是一天。傍晚时分,车队进了一座小镇停了下来,车上的人纷纷下来。

谢小玉远远地看到小妹也从大车上下来,手里拎着一个小木桶朝着水车走去。

北方的水苦涩,不是常走这条路的人根本就喝不惯,更别说做菜烧饭,所以大商行都会雇几辆水车,在专门的地方装满水,一路上就喝这些水,直到下一个取水点,这还可以防备有人在沿途的水里下毒。

满满一桶水对于十四、五岁的女孩子来说显然重了一些,谢小玉看到小妹打完水,拎着桶子吃力地往回走,连忙跑上前接了过来。

“谢谢。”女孩羞涩地回道。她年纪已经不小,换成以前,家里的人肯定早已经替她物色夫家。

“姑娘芳名?”谢小玉如此靠近,越发确信那是他妹妹。

“我叫紫钗。”女孩用异常轻细的声音回道。

这下子谢小玉几乎可以肯定。

他叫小玉,那是小名。大禹州的风俗就是小孩生下来只有小名,没有大名,大名要等到成人之后再取。他妹妹的小名就叫小钗。

“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晋元人。”谢小玉旁敲侧击。

这个话题对于小钗来说显然有些敏感,她的身体微微一震,不过她没放在心上。陌生人见面能够说的话不多,这也算一个话题。

“我家原本住北海州。我爹在晋元做生意,所以把我们带到这里来。”小钗说道。

北海州就在大禹州边,两地的口音有些相似,倒含糊得过去。

“你爹呢?他既然做生意,怎么舍得让你当丫鬟?”谢小玉问道,这是他嘴关心的问题。

“做生意有赚有亏。我爹原本有点小钱,一开始生意做得不错,没想到后来突然起了变化,铺子一下子倒了。不只我们家,同行其他人家也没有幸免。后来我们才知道是晋北几家商行来抢地盘,所以设了个局,原本是要对付裕泰、恒隆、振兴三大商行,我们只殃及池鱼。事过之后,恒隆倒了,振兴根本不在乎我们,还是东家心善接下盘子,让我家保住一些本钱,还让我爹和两个哥哥在商行里面做事,我爹现在是管事。”小钗絮絮叨叨地说着。

谢小玉静静听着,大致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显然他爹还是挺明白事理,得知他出事的消息之后,立刻知道自家的处境也不妙,所以扔下田产和房子,卷起金银细软,带着全家人连夜逃跑,一直跑到晋元。

之所以选择晋元落脚,恐怕是因为那里商业发达,做买卖的人多,一群外人突然出现并不会引起怀疑。另一个原因恐怕是金银细软可以兑换成现钱,然后可以做点小买卖,这样就不至于坐吃山空。

两个人一路说、一路走,眼看着快要到车队里,旁边一个趟子手笑嘻嘻地将谢小玉拦了下来。

这是规矩,散客不能太靠近车队。这是怕散客手脚不干净,同样也怕散客里有探子,是沿路土匪来踩盘子的。

小钗拎着水桶回到车上。

那辆大车看起来很挤,里面其实很宽敞,有两个人坐在里面,一个自然是那位小姐,另外一个也是丫鬟,不过她是家养的,地位高些。

那个丫鬟看着小钗笑嘻嘻地说道:“看来你的红鸾星动,有人看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