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图鉴(第2/3页)

奇奇摩的原型应是斯拉夫神话中的奇奇摩拉(Kikimora|Kики́мора),而奇奇摩拉的词源应是乌德穆尔特语kikka-murt和芬兰语Kikke Mörkö,原意为“做袋子的人”。奇奇摩拉是家养的女性神祇,职能类似中国民间神话中的灶神,通常躲在地下贮藏室或炉灶后,时常发出老鼠般的吱吱声。当家庭生活井然有序时,奇奇摩拉会看护圈养的鸡,并做些家务劳动;家庭生活杂乱无章时,她会吹口哨、打破碗碟、在夜里发出怪声。奇奇摩拉分为来自森林和沼泽的两种,这可能便是小说中奇奇摩栖息地的灵感来源。尽管传说中其外形似鸟类,有麻雀的爪子,但俄罗斯生物学家基里尔·叶思科夫曾以“奇奇摩拉”命名过一种发现于1988年的蜘蛛的子属,可能是因蜘蛛织网的习性与该词原意“做袋子的人”较为契合,这也很可能是小说中奇奇摩外形的灵感来源。

乌奇翁

英文:Urcheon|波兰文:Jeẑ

全称伊伦瓦尔德的乌奇翁(Urcheon of Erlenwald|Jeẑ Erlenwaldu)。当然,这是个化名,而他自称真名多尼(Duny)。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是在辛特拉王后卡兰瑟的宴会上,当时他披挂全副盔甲,宣称出于某些原因在午夜前无法露出真容。他还声称,十五年前辛特拉国王罗格纳仍在世时,在一次狩猎中跌落峡谷,被他所救,因此许诺赐予他任何他想要的奖赏。乌奇翁提出要“一件在他毫不知情且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留在家中的东西”,国王应允,回到城堡发现王后已分娩,以此为由,乌奇翁要求卡兰瑟履行其夫在十五年前的承诺,将帕薇塔公主许配给他。在与王后的争执中,他卸下面甲,露出有如野猪和刺猬混合体的脸,并告诉众人,自己是麦凯特王埃克斯帕克的儿子,生来就被诅咒,只有在午夜到黎明时分才是人形,后来得知意外的孩子可以使自己摆脱诅咒,才有了这次举动。

乌奇翁/多尼本名Emhyr,接近于‘猎魔人’世界古语中的刺猬一词eimyr(波兰语为jẑ),因此诅咒者为他选取了刺猬的形态,英译本也相应选用了中古英语中的刺猬一词“乌奇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乌奇翁这则故事体现了猎魔人世界的“意外律”(Law of Surprise|Prawo niespodzianki),这是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法,据说从人类诞生之初便一直存在,简单来说,即救人者可以向被救者要求奖赏,但该奖赏必须是救人者或被救者都暂时未知、直到被救者回家之后才会得知的事物。举例来说,可以是“到家时第一个来迎接你的人或物”,如此一来可能是门口的卫兵,可能是家中小狗,也可以是“你出发前没预料到的人或物”,如此一来则可能是妻子枕边的情夫,或刚刚诞下的婴孩。《猎魔人》中的意外律除了本身拥有习惯法中契约的法律效应外,还有魔法的力量。据杰洛特所述,一旦提出符合意外律条件的要求,在誓言发起者与誓言的对象(意料之外的人或物)之间,命运的纽带便会随之牢固确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命运挑选出来的孩子注定会拥有非凡的经历。而对息息相关的另一人来说,他的人生也将受到无比重大的影响。”

“意外律”的灵感可能来源于旧约圣经的《士师记》。据《士师记》记载:耶弗他在与亚扪人的战争前向耶和华许愿,若他能平安归来,便将最先从家门出来迎接他的人归于耶和华,最终迎接他的恰恰就是他的女儿。另外,在斯拉夫民间传说中亦存在类似的契约,但一般发生在人与恶魔之间。

森林神

英文:Sylvan|波兰文:Silvan

森林神,又称柳居者(willower|rokita),有时也被无知而迷信的农夫称作恶魔(deovel|diabłem|diabołem),乃一种草食的智慧人形生物,头长山羊角,下半身覆着又长又密的暗红色毛发,双足为偶蹄,尾巴末梢呈穗状。

在多数现代欧洲语言中,sylvan/silvan多用于指代神话传说中山林里的妖怪,词源为拉丁语silva,意为“树林”,亦可能是Silvanus,指罗马神话中司职保护树林的神祇希尔瓦努斯。森林神的灵感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长着羊角羊蹄、与希尔瓦努斯司职相近的潘神,“柳居者”这一称谓更印证了这点。

罗马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著述中认为:潘神并非永生的神祇。罗马皇帝尼禄在位期间(公元14-37年),有位水手声称在海上航行时听到远处传来神秘的声音,告诉他潘神已死,这一消息随之传遍帝国全境。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神学家吉尔伯特·切斯特顿提出潘神之死是因基督的诞生,意味着旧的神话时代的终结和新的神学时代的兴起。还有学者认为,潘神的蹄子和角的形象被后世基督教人士移植到上帝之敌撒旦身上,以丑化多神教信仰——此种理论与小说中森林神被人称为“恶魔”有所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