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评审陈建林,王浩:报告要么造假,要么有人提供数据(第4/4页)

“在履历上来说,陈建林可不比彭辉差。”

“抛开其他因素,只谈项目申请,合金实验室明显更优势,我们这个项目,需要的就是研究抗疲劳荷载的共性关键技术。”

等吴林龙坐下来以后,主持会议的王基铭看向了王浩,“王教授,你也来说两句?”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申请报告,思考了一下说道,“我临时来当个评审,也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就像是吴经理刚才说的,很明显的,合金实验室的申请,更符合项目研究方向。”

听到王浩这么说,其他人都感觉很惊讶,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是偏向于支持彭辉的。

有人不由暗自琢磨,“难道王浩和陈建林还是老交情?”

“不可能吧?”

“如果有陈建林站出来帮他说话,当时他就不可能被东港大学解聘!”

王浩没理会其他人的想法,继续道,“但我觉得问题就在这里,他们的申请报告实在太完美了!”

“这个报告完美到找不出任何问题,完全符合项目研究方向,而且还有最基础的实验数据支持。”

“这个事情也太巧了,巧到了让人不敢相信。”

“从数学上来讲——”

王浩站了起来,他走到边侧一个白板上,拿起了笔写了一行列式。

其他人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全都认真的看了过去。

怎么说着话,就开始说数学了?

王浩指着刚才写的列式,解释道,“我不知道合金实验室,这么多年做过多少的项目,但是我们可以假定一个数据,一个偏高的数据。”

“我们把这个数据定义为S,但他的数值肯定是在一百以内的区间。”

“这个区间已经不小了吧,假定他们过去20年做过一百个项目,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其他人听着不由点头。

二十年做一百个项目,那怎么可能呢?别说是一百个,能有五十个就不错了,还要包括一些小的项目,甚至大部分都是小项目。

“我们还能知道一个数据,所有的和合金相关的研究中有多少,会和抗疲劳荷载有关呢?”

“其实这是可以调查的,但现在我只是用数据来说明。”

“你们都是专业的,如果我把这个几率定为百分之二十,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吧。”

“这个几率只能高不能低。”

其他人继续跟着点头。

王浩继续道,“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做多少实验呢,我们还可以定一个数据……”

他连续定义了好几个数据以后,就开始了详细的计算。

一边计算还一边讲解着。

其他人有些东西是听不懂的,但王浩讲解的非常细致,一些东西很容易理解,即便是不能理解,只要记下来也不妨碍继续听。

王浩连续讲解了十五分钟左右。

他的计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讲解上。

他随后做了个总结,“所以按照这个数据来说,合金实验室只有不超过百分之五的概率,可以拿出现有的这么多的实验数据基础资料。”

“我认为正常应该不超过百分之一,相信到现在,这个判断没有人能反驳吧?”

王浩说着眼神扫过吴林龙、张小弟、夏荣、谢克华几个人,他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异议。

其实他们也想说点什么,但是……

面对复杂的数学,而且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想反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还说自己听不懂吗?

到时候,台上的年轻人,大概率不介意再讲一遍,同时,也让大家清楚他们的数学水平很差。

那肯定不行。

“即便合金实验室做的研究,正巧在这百分之一以内。”

王浩继续道,“我们可以综合刚才的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这些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做计算却非常简单。”

他在白板上写了一行列式,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么他们最少需要12810小时以上,才能在过去的研究中,找出这么多精准到贴近项目方向的实验数据。”

“12810小时,是什么概念?哪怕是35个人从事这个工作,每个人也需要工作366个小时。”

“据我所知,合金实验室的数据办公室,只有一个研究员、两个副研究员,还有几个博士生。”

“另外,合金实验室上下所有人加在一起,还要包括那些博士生、研究生,也不超过五十人。”

“所以,很明显了……”

王浩朝着会议室的人,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计算成果,“这份申请报告,要么是编造的数据,要么就是有人专门提供数据。”

“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