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第2/2页)

“继而去最大限度的实现民众集附。”

“但民是不知道的!”

“官府这一番番挑拨心弦的事,落到民众眼中,并不能消弭恐慌,反倒会激起更大的不安惊惶,因为官府始终没有作为,那是否意味着官府并没有盐铁?”

“官府压的越久。”

“民众的恐慌不安就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不一定会按朝廷的想法去做,很可能生出众变数,而这些变数都是朝廷没有考虑到的,甚至若有人暗中使坏,恐会将此事朝着不利于朝廷的方面进行。”

“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官府所为,不仅不能挽回民心。”

“甚至可能导致民心尽丧。”

闻言。

扶苏脸色惊变。

他已明白张苍的言下之意了。

张苍深吸口气,继续道:“公子,我们前面都忽略了一个细节,一个很致命的细节。”

“钟先生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什么?”

“为的便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关中盐铁之事。”

“为何如此?”

“因为要节省时间。”

“关中盐铁之前的缺失数额很大。”

“对关中影响很烈。”

“所以朝廷必须尽快解决,稍作耽搁,便可能让六国余孽有插手的机会,关中六地之民本就不少,谁也不知这些人对大秦抱着何等态度,因而解决关中盐铁之事贵在速度,而非是成效。”

“眼下朝廷实则本末倒置了。”

“若继续如此。”

“只会反受其害。”

“也完全背离了钟先生的初衷。”

“民最可欺。”

“也最不可欺。”

“他们能容忍朝廷一次的戏耍,但不能接受接二连三的戏耍,因为底层民众也是有情绪的,朝廷要做的当是将这股情绪尽快宣泄出去,而非是在一旁添油加醋,让这股不安情绪继续滋长。”

说到这。

张苍的眼神充满了坚毅。

他坚定道:“杜少府的建议是错的。”

“而且是大错特错!”

“他试图通过一次次的挑拨,让民众情绪始终处于紧绷,继而借此达到为官府立名的想法,但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地方民众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判断能力,他们那时只知道一件事。”

“就是官府并没有解决掉盐铁缺少的问题。”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恐慌一旦蔓延足以摧毁大秦。”

“我过去求学时,曾听到一个师弟讲过一个故事。”

“在楚地有一书生,他虽有文采,但品行不好,爱说谎话,常常说谎话戏耍他人。”

“隔三差五给乡里的人说其母晕倒,其父摔断了腿等假话,让当地的村民气的咬牙切齿,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太多,最终村民无一人再相信他的话,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一日,他去别的乡办事,到夜晚时分,分不清去路,最终掉进了沼泽地之中。”

“这时任凭他拼了命呼救,却始终不为四周人反应。”

“眼下杜赫提出的建议,跟这名书生所谓异曲同工,官府始终不能解决盐铁缺失的事,只是口头说着要解决,就如同此故事一般,一直用一些‘假话’在欺骗世人,但世人对朝廷的信任是有限度的,如此太多次,最终会让民对朝廷彻底离心离德。”

“就算日后朝廷真解决了。”

“民众对官府依旧不会再相信了。”

“只会认为官府分明有能力解决,却始终在戏耍自己,这样的举止又岂能挽回民心?”

扶苏脸色彻底变了,额头冷汗涔涔。

他已想到了可怕后果。

扶苏拱手道:“多谢张御史仗义执言。”

“扶苏险些酿成大错。”

张苍摇了摇头,道:“公子用不着谢我,我自己其实也没反应过来,若非对钟先生印象深刻,恐也想不到这么多,更想不到这么深,盐铁之事官府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等民众近日的恐慌达到最大时,公子直接出面解决。”

“而非是拖拖拉拉。”

“事关数百万人的生计生活,岂能如儿戏般戏耍?”

“就当以雷霆之速解决。”

“不仅能最大限度归附民心,还能避免六国余孽暗中使坏,继续维持关中必要的稳定。”

“这才是朝廷该有的解决之策。”

张苍掷地有声。

扶苏也是连连点头。

他现在已彻底反应过来,只是心中充满了困惑。

为何杜赫会那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