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梁祝》(第2/3页)

激荡新闻记者:“那你觉得这位小提琴首席的演奏怎么样?”

外国青年竖起大拇指,答道:“很棒,我们都很喜欢。”

采访结束。

由于采访全程用的英文,所以看视频的很多观众是听不懂的。

因此,提问结束之后,激荡新闻记者转向镜头,用中文简单的总结了一下采访的内容:

“这两位国际友人就是曼彻斯特的本地人,是一对情侣。

“他们事先不认识陆湘儿,但女孩很喜欢维也纳爱乐乐团。

“他们是得知今晚的音乐会是爱情主题,所以才决定一起来听的。

“他们对音乐会的评价很高,认为陆湘儿的演奏很棒。

“为了扩大采访样本,我们再找几位外国观众进行采访,跟我来……”

激荡新闻记者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分别找了五组外国观众进行采访。

全部采访完之后,激荡新闻记者对着镜头总结道:

“我们采访了五组外国观众,年龄从九岁到六十岁都有。

“五组观众对音乐会的评价都很好,其中对音乐会称赞最热烈的是一位五十岁的大叔。

“大叔说他也是做音乐类工作的,竖起大拇指称赞音乐会特别棒,还说下次有机会,还要把再听一次。

“五组外国观众,虽然样本不大,但从采访的结果来看,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在这五组外国观众里,其中四组都不认得陆湘儿。

“只有那位做音乐工作的中年大叔,知道陆湘儿是帕格尼尼金奖得主。

“从采访结果来看,今晚这场音乐会,十分成功。

“而且,我刚刚去售票处问了,没有剩票,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正当激荡新闻记者对着镜头总结采访结果的时候,摄像师突然将镜头一转,对准音乐厅门口。

激荡新闻记者话还没说完,镜头突然就移开了,皱眉问道:“干什么?”

摄像师伸手指了音乐厅门口一下,急切说道:“快看,那个是不是名人,我看着很眼熟。”

激荡新闻记者转头一看,第一感觉也是眼熟,很快就想起来是谁:“那个是……是……银奖!快!我们过去采访。”

他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位小提琴演奏家的名字了,但记得他的外号,赫然正是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银奖得主,奥地利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特里克·佩特。

激荡新闻记者快步走上去,拦在帕特里克·佩特面前,用英语打招呼:“你好,我是华夏的记者,这是我的工作证,请问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帕特里克·佩特作为奥地利的名人,不是第一次接受采访了。

面对外国记者,更要保持庄重的形象。

他站定之后,整理了一下西装下摆,答道:“可以。”

激荡新闻记者想起了这位银奖得主的名字,问道:“请问你是帕特里克先生吗?”

“是的,我是帕特里克·佩特。”

激荡新闻记者继续追问:“你是专门来听音乐会的吗?”

帕特里克·佩特点头:“是的,我今天上午才从奥地利过来。”

激荡新闻记者:“帕特里克先生,你是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而来吗?”

帕特里克·佩特缓缓摇头,答道:“不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是奥地利的著名乐团,我很喜欢,但平时合作比较多,没有必要专门从奥地利飞过来听他们的音乐会。”

激荡新闻记者眉头一挑,追问道:“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从奥地利专门飞来曼彻斯特听音乐会?”

帕特里克·佩特很诚恳,答道:“是为了来听Miss陆的演出,她和乐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非常棒。”

激荡新闻记者:“你和陆湘儿小姐,在帕格尼尼大赛上是对手,而且她拿了金奖,导致你只拿了银奖,你们不是竞争对手吗?”

帕特里克·佩特语气平静的答道:“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对手,只有超越自己,才是攀登高峰的唯一办法。”

激荡新闻记者:“你是专门买票来听音乐会的吗?在奥地利买票,难买吗?”

帕特里克·佩特摇头答道:“买不到票。”

激荡新闻记者:“那你是怎么得到的门票?”

帕特里克·佩特:“我用两张我的音乐会门票,和Mr.方换的。”

激荡新闻记者没想到竟然是拿门票换门票,脸上露出了十分有趣的表情。

……

第二天,激荡新闻记者采访的内容,发布到网上,再次成为了热点新闻。

【陆湘儿《梁祝》主题音乐会第二场,演出成功,座无虚席,国外观众好评如潮。】

这条新闻标题下面,还放出了采访的内容。

特别是那位音乐行业的大叔,两只手竖起大拇指称赞的样子,很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