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搞营销

如果是平时, 接到电话说有个新闻想跟自己聊聊,于东肯定要跟人约着见一面。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高考出分第一天!

其他时候不好说,但在这一天里, 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否则什么都不如高考出分重要。

而一个普通群众打来电话, 要跟他聊的新闻, 跟国家大事当然没法比,也不太可能是什么恶劣事件,否则消息应该是从公安局传过来。

八成是鸡毛蒜皮大小的事。

但于东也没一口拒绝对方,如果这事没他想的那么鸡毛蒜皮, 等高考热度过去,还是能拿来写一写充版面的。

当然,前提是这事没那么鸡毛蒜皮, 时效性也不能太高,否则高考热度还没过去,这事热度就过了,那还有什么写的必要?他们报纸虽然却新闻, 却也不是什么过期事件都值得占版面的。

于东心里想着,随口问道:“高考成绩今天出来, 我很忙的, 什么事得约出去当面聊啊?”

电话那头的程蔓听了并不着急, 语带笑意道:“其实这事跟高考出成绩也有关系。”

于东疑惑问道:“有什么关系?”

“准确来说, 这件事跟今年立刻考了全省第三的学生有关系。”

其实每年高考出分时期的新闻热点都大同小异, 头条头条本科专科分数线, 就是全省、全市状元姓甚名谁, 再不然报道学生去学校领分数条的盛况。

但这并不是说考了第二第三的学生没人关注, 基本前十来自哪个高中的, 都会捎带着报道一下。

如果考了前十的学生愿意接受采访,各大报纸通常会愿意给一个版面。要是接受采访的同学很有故事,比如家庭条件特别差,又比如自身经历特别励志,头条头条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听到这话,于东的表情立刻变了,问道:“请问您是学生家长吗?”

“不是。”

“那您是?”

“我是学生辅导班的老师。”

“辅导班?”于东神情迷惑起来,“你能跟我说说是什么新闻吗?”

“电话里一时半会可能说不清楚,我觉得当面聊比较好。”电话那头的程蔓说道,“不过您放心,这个新闻不着急,我知道您这几天会很忙,您一周内能跟我见面就行。至于新闻大小,这么跟您说吧,我的目标是本地新闻的头条。”

不得不说,程蔓最后一句话勾起了于东的好奇心。

本地新闻虽然不是主版块,但头条都是留给重要新闻的,像今天出高考成绩,头条肯定是这件事。

如果这两天能有人采访到高考状元,估计也能上个头条,再往下就要看故事够不够吸引眼球了。

难道考了全省第三的这名同学的过往经历很有故事?

不对,如果是过往经历,联系他的应该不会是什么辅导班的老师。而且她刚才也说了,上头条是她的目标,而非学生本人。

好奇,太好奇了!

于东当了七八年记者,从来都是他勾别人的胃口,今天却被别人吊起了胃口。

但于东也知道,有的人为了吸引眼球,会故意说一些吊人胃口的话,可新闻本身并没有那么有价值。

而且电话那头的人说了不着急,一周内见面都行……于东思索着说:“周六吧,周六我们见一面。”

“行。”程蔓应道,又说了个饭店的地址和名字道,“您来这里方便吗?”

“可以。”

……

因为这通奇怪的电话,于东被勾起了对考了全省第三的学生的好奇心。

于是这天分配采访任务时,于东没有像平时一样,抢着去采访最有可能上头条的省状元,而是主动申请去采访其他人。

第一个采访对象自然是何子明。

虽然他是理科全省第三,但第二是其他市的,这种新闻连头条都不一定能上,自然不值得他大老远跑去其他市。

按照顺位,他的选择就两个,一是先去采访文科全省第二,二是先去采访理科全省第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他想去看看这个何子明身上到底有什么故事,能让给他打电话的人把目标定成上头条。

只是见到何子明后,于东有点失望,这个学生身上实在没什么可发掘的故事。

首先他父母双全,又是独生子,在家备受宠爱;其次他父亲是钢厂工人,母亲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没到卧病在床的程度,家庭条件谈不上很好,却也不算差;最后何子明从小成绩就不错,本身底子就不差,高三发奋,高考超常发挥考出全省第三的好成绩也没什么稀奇的,前后反差并不大。

没有反差,写出来的新闻就没法调动读者的情绪,让他们心生期待,将报道从头看到尾。

何子明的故事写出来,别说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版面,都是主编看在他的面子上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