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志愿者们也两两一组,回到了各自负责的岗位。

楚溪客和林淼分在了一组。

同组的协考官十分佛系,只管在旁边歇着,毫无后顾之忧地把登记姓名、查验身份的工作交给了他们。

楚溪客负责引导考生,林淼则坐在书案后登记姓名。

第一位考生姓吴名家,霸州人士,年岁三十,面白无须,眉梢有痣,查验无误,楚溪客便将人放入关卡,交给了后面的金吾卫。

金吾卫同样是两两一组,其中一个检查考生的书袋与笔墨,另一位则带着考生走进旁边的小木屋。

说是“木屋”,实际只有九尺见方,四面墙壁刚刚高过脑袋,没有屋顶。

考生进去是为了换衣裳。

新换的衣裳是太学统一准备的,夹着一层轻薄的丝绵,比考生自己的衣服要厚实,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夹带,又不至于让考生穿着单衣挨冻受寒。

换下来的衣服由考生自己叠放整齐,放入单独的细麻袋中,袋子中写好考生的姓名与编号,方便考完后取回。

这位名叫“吴家”的考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下场考试了,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有了对比,才更为惊奇。

他走出木屋,还在惊叹于新衣服的舒适暖和,旁边就伸过来一只手,把书袋递给他。

看似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金吾卫,笑着说了句:“预祝吴生金榜题名,前程大好。”

吴家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更令他惊奇的还在后面。

离开关卡后会遇见另外一拨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站在荷恩寺门前,等到同一拨登记完毕的考生过来,他们便走出一人,领着考生们往考场走。

走到半路的时候,吴家的膝盖已经开始疼了,不是累的,而是伤寒后遗症。

上次考试,狭小的号舍、恶臭的气味、阴冷的环境不仅让他得了一场险些要命的伤寒,还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

如果不是十几年寒窗苦读,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放弃,这次科考他还有没有勇气过来都说不定。

因此,还没走进考舍,他就已经开始担心了。

然而,真正看到考舍的那一刻,吴家惊呆了,甚至反复向带路的志愿者询问了三遍,确认没有走错地方,这才小心翼翼地踏入这个干净整洁、散发着淡淡木香味的地方。

整间考场皆由木料搭成,主体建筑呈“U”字型,左右两列是考舍,中间相连的部分则是长廊与考务室。

考务室总共有两层,一楼是休息间,二楼则是监考台。正式开考之后,考官们会高高的监考台上,将考舍中的情形一览无余。

至于考舍的布局,可以想象成一个长条形的蜂窝结构,一间间六边形的屋子各自相连,既节省了空间,又方便考官监察巡视。

每个考舍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房间,没有门窗,只挂着竹帘,不用担心采光的问题,因为每一间考舍的屋顶都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天窗,考生自己做主是打开还是关上。

基于六边形的结构,每十八间考舍合成一簇,中间有一个小间,是志愿者的办公处。

带路的志愿者介绍道:“科考期间,志愿者们会和诸位一起同吃同住,陪伴全程,也服务全程。”

简短的话语,窝心的温暖。

关卡处。

楚溪客一边接过考生的身份牌,一边念出声,方便林淼核对。一个两个还好,成百上千个下来,难免胳膊酸疼,嗓子干哑。

林淼心疼道:“咱俩轮换着来吧,你写字,我念。”

楚溪客咧嘴一笑:“你确定要让我写字么?”

林淼一愣,也忍不住笑了。不过,他还是坚持说:“那就不必念了,把身份牌交给我,我来核对。”

楚溪客不愿拂了他的好意,依言照做。

只是,肩膀依旧酸疼,脸也要笑僵了。

正想偷偷捏捏肩膀,身后就贴过来一只手,精准地捏在他酸疼的地方。

楚溪客身体一僵,险些使出军体拳将这个“登徒子”撂倒,紧接着便感受到熟悉的气息,还有对方手上熟悉的力道。

不用回头,他就知道是谁了。

楚溪客的身体顿时放松下来,甚至放纵自己,稍稍退后半步,靠在他身上。

钟离东曦帮他捏完肩膀,又变戏法地递过来一罐蜂蜜水。

楚溪客不好意思地左右看看,最终还是没忍住,飞快地喝了一口,清甜的味道滋润了干哑的喉咙,仿佛一直流进了心里。

林淼调侃:“做志愿者还有家属巴巴地送水捏肩膀,崽崽兄真是好福气。”

话音刚落,林二郎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书案旁,“咚”的一声,放了一个更大的罐子在林淼手边。

紧接着,林二郎又拉过他的手,精准地找到他平日里常因写字而酸疼的地方,熟练地揉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