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3/4页)

楚溪客突然开口:“报告直讲,我想吃葡萄。”

尉迟磊猜到他又要发功了,因此配合地说:“葡萄为西域特产,十分珍贵,太学无力为每位学子供应。”

“哦,没有啊,”楚溪客不甚在意地晃晃脑袋,“算了,不吃了,反正都是酸的。”

众人一头雾水:“这是何意?”

林淼轻笑一声,柔和的嗓音响彻在偌大的膳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呗!”

堂中响起阵阵闷笑,就连一向严肃的五经博士都没压住眼角的笑纹。

这下,轮到对面的黄甲班面红耳赤了。

直到自家学子把该说的说了,也笑够了,尉迟磊才故作威严地轻咳一声,说:“肃静,膳堂之内,不可大声喧哗。”

楚溪客立即正襟危坐,乖乖巧巧地吃起饭来。

看着对面食不下咽的黄甲班,黄丁班的学子们觉得今日膳堂的饭格外香!

回去的路上,纪云台心情还是有些低落。

楚溪客和林淼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默契地确定了接下来的对话。

这边,楚溪客貌似不经意地问:“说起来,咱们班只有我和阿淼不住校吧,阿淼也是长安人么?”

林淼摇摇头,说:“我的家乡在幽州,一个人迹罕至的小村落,叫水云村。”

“水云村?!”黄瑜突然激动起来,“就是那个三十年前因为地动而现于人前的‘世外桃源’吗?”

就像《桃花源记》里写的,水云村的祖先是一百多年前因为战乱而逃难或归隐的人,百年来繁衍生息,逐渐衍生出一种特殊的体质,再加上时不时有人从悬崖掉落,为水云村注入新鲜血液,这片小小的村落竟然神奇地存活了上百年。

直到三十年前,一场地动,山崖陷落,河流改道,这才让这个特殊的族群现于人前。

黄瑜盯着林淼,兀自惊叹:“怪不得林兄长得如此……呃,惊为天人,额头还有花钿模样的胎记,若是水云村的人就说得过去了。”

“我也见过水云人,没有林兄这么好看!”立即有学子反驳。

“没错,即便在水云人中,林兄一定也是最好看的。”波斯同学肯定地说。

话题逐渐歪掉,楚溪客连忙拉回来:“什么水云村?我都没听过,看来一定很偏僻了。”

林淼配合地点点头:“恐怕比纪兄的村子还要偏僻一些。”

楚溪客惊叹一声,道:“阿淼从那么偏僻的地方出生,还能考入太学,真令人羡慕啊!”

林淼故作疑惑:“楚兄的父亲可是姜博士,论家世,满京城有几个能比得上姜氏,怎么竟羡慕起我来?”

“就是因为我阿爹太厉害了,从小就亲自教导我,还有我家小钟离隔三岔五就给我买端砚啊,诸葛笔之类的……”

楚溪客小小地秀了一下恩爱,继而真心实意地说:“我享受着这样的资源,尚且勉强成为太学的借读生,阿淼上很小的学堂,没有用过名贵的笔墨,却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超过那些行贿走后门的人一举考上太学,这样的本事,难道不值得羡慕吗?”

林淼抿唇一笑:“楚兄此话有理。”如果不强行秀恩爱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至此,纪云台方才听出楚溪客是在拐弯抹角地安慰他。他突然捂着脸,哽咽出声。

楚溪客吓了一跳,明明是要开导人的,怎么还把人给说哭了?

纪云台哭着说:“是我不好,不该受了旁人的刺激,忘了自己进入太学的初衷。”

他来长安的路费是乡亲们一文一文凑出来的,平日里被人拔棵葱都要骂出三条街的婶子大娘们,难得大方地掏钱出力,给他置办新衣,就是为了让他在贵人遍地的太学挺胸抬头地做人。

离开家乡的时候,阿爹阿娘就跟他说过,不指望他为官做宰,哪怕学成之后回去开个小学堂,也算是对家乡人的回报了。

其实,不光是他,黄丁班的学子们情况都差不多。自打来了太学,他们日日被薛斑打压,渐渐地也觉得自己家世不好,成绩不突出,前程一片暗淡,因此在被黄甲班嘲讽为“土包子”的时候,他们才无力反驳。

直到此刻,楚溪客告诉他们家世好没什么可吹嘘的,学问好才值得敬佩。

黄瑜拍拍纪云台的肩,一脸坚定:“楚兄说得没错,我们来太学不是跟人攀比家世的,而是来求学的。若比家世,永远有比我们更好的,学问学到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路。”

楚溪客热烈鼓掌:“黄兄这么会说话,不做校长可惜了——哦,‘校长’就是国子祭酒。”

突然被夸,黄瑜惊喜之余又有些不好意思:“楚兄竟如此看好我么?”

楚溪客笑眯眯道:“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学堂初建,众人分配职位,学问好的做先生,算数好的做账房,功夫好的做护院,最后剩下一人无甚特长,只有嘴皮子好使,那就做校长了。”